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10月03日 第2022-10-03期 >> 第B6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医学界的华人 (7)

苏迪士纳·希玛万苏里阿迪·古纳万

(Sutisna Himawan Suriadi Gunawan)

  农村医疗卫生建设
  20世纪60年代,古纳万·努格罗霍(GunawanNugroho),又名吴英全(Go Ing Djwan),和 郭 美 胤(KwikBieIen)这对原本在东努沙登加拉(NusaTenggaraTimur)执行任务的医生夫妇在政府的帮助下来到梭罗,协助基督教社会福利基金会(YayasanKristen untuk Kesejahteraan Umum,简称 YAKKUM)开展医疗卫生建设。他们在当地开设了诊所和产房。他们很快意识到,对于生活环境恶劣的穷苦民众来说,仅凭医疗卫生服务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健康水平。针对这个问题,除了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 、发 展 健 康 基 金(MengembangkanDanaSehat)以外,还需要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在当地政府(村、乡和县政府等)的共同努力下,在当地成立了乡村社区卫生发展委员会(PanitiaPembangunanKesehatanMasyarakatDesa,简称PKMD),通过乡村卫生干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改善医疗卫生的行动(Nugroho, 1975)。
  20世纪70年代,这种乡村社区卫生发展(PKMD)模式由雅亚·瓦尔多约(YahyaWardoyo),又名郑友传(TheYoeThoan),在中爪哇的班查内加拉县(Banjarnegara)蓝 波 克 村(Klampok)推行。在县长埃利亚士·维诺多(Elias Winoto),又名杜建辉(Tho KianHwie),和卫生局(Dinas Kesehatan)局 长 阿 里夫·哈利曼(ArifHaliman),又名林尚宁(Liem Siong Ling)的支持下,这种模式又拓展到整个班查内加拉县。阿古斯·苏万多诺(AgusSuwandono),又名郑运宣(TheOenSwan)领导的卡朗·科巴尔健康中心(PuskesmasKarangKobar)成为卡渣·玛达大学(UGM)医学生学习和实践乡村社区卫生发展模式的范例。
  来自卫生发展研究机构 (Badan Penelitian dan Pengembangan Kesehatan)的路卡斯·古纳万(LucasGunawan)曾在加冷亚热(Karanganyar)开展乡村社区卫生发展试点项目(Pilot Project)。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末,卫生部(DepartemenKesehatan)在全国推广这种乡村社区卫生发展(PKMD)模式。截至1983年,全国45%的县,约两千多个村都开始推行这个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乡村社区卫生发展项目已不再提供包罗万象的医疗服务,而是变成综合服务站(Pos Pelayanan Terpadu,简称Posyandu),继续为乡村居民提供简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来自阿玛查亚大学(UniversitasAtmaJaya)的查尔斯·苏尔雅迪(CharlesSurjadi),又名江渊礼(KangYan Lee),经常研究城区贫困民众的卫生问题。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