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4月07日 第2022-04-07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我的父亲

万隆:池兴瑞

  一九一零年一个寒冬之夜,广东梅县一个农家的茅屋里,传出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新生命的诞生按理应该是喜乐与祝福。然而,在黑暗的旧社会,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年代,这哭声让这一家是多么的揪心、恐惧和悲哀!屋里的这对夫妻内心痛苦纠结,疯狂燃烧的血液照亮着彼此仓皇的眼晴。房间里充斥着低泣声和无奈的呻吟,他们极其悲痛、无助……灯突然灭了,一个黑影哆哆嗦嗦地抱着刚出世的婴儿,打开房门,往屋外不远处的废墟堆走去,一根烟的功夫,他空着手踉跄着回了屋里。不大一会儿,远处襁褓中的婴儿微弱的哭声,屋里歇撕底里的叫喊和崩溃般哭嚎声,打破了这个宁静的黑夜!他们的心终于彻底破碎崩溃,心如刀绞,万箭穿心。凭心而论,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都狠不下心,自己怎么能亲手断送孩子的生存权利,纵有再苦再难,这可是亲骨肉,是命根子啊?!哭声没有了,一切归入平静凄凉,唯有寒风在呼啸,它冷笑着这一幕幕的情景,嘲笑这对软弱无助的夫妻。霎时,这位母亲如梦中惊醒,微微一震,仿佛后悔莫及一般,立马奋不顾身疯跑地冲出屋门外,直奔丢弃婴儿的地方。只见在刺骨的寒风中,婴儿已冻得的全身发青,已哭不出声来,仅有微弱地呼吸。她见状“哇”地放声大哭,悲伤地将婴儿紧紧地搂在怀中,急忙赶回屋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晃就是四年,这个自打一出生就命运多舛的婴儿已是天真无邪的幼童,此时的他即将被“送”去别家屋里!这种年纪本该拥有的天真浪漫,突然被硬生生地给收回,此时被迫接受现实风暴的洗礼,和亲生父母被迫分开!人一生下来,就会接受生命给予的痛与苦难,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啊!
  这婴儿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他四岁就给过继别人,但幸运的是他的第二位母亲——养母对年幼的父亲爱如己出,千呵万护,关怀备至。十几年含辛茹苦,在养母抚养下,父亲长大成人,成了我家的主心骨。他读过私塾一年,当过兵,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去印尼谋生,即当过杂工、店员、鞋匠……然后,租店经营家庭鞋业(制鞋、修鞋及卖鞋),历经艰难。苦痛的岁月锻造出父亲钢铁一般的意志,坚韧、刚毅和自信,凭着自己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为了撑起家的天空,父亲与母亲一道挑起了上有老人下有十个子女的生活,把全部子女带大,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克勤克俭……试想:当时家里会是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多么窘况的一幅画面啊!
  父亲一向身体结实,爽直、为人正直、慷慨,助人为乐,友爱邻舍。父亲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却十分崇尚知识,他是多么希望家里能养出读书人和有成就的人。父亲的家教很严厉,他把勤俭、诚信做人作为培养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在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他常常表现的不是失望,而是愤怒。这个愤怒的背后,除了兄弟们受些皮肉之苦,更多的是他承载的伤心难过。时至今日,我的记忆中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因调皮唯一一次挨打的情形。我们兄弟中有一两个从小就是在父亲鞭打下长大的。一次,某哥贪玩犯些错误被父亲发现,令父亲生气,一把揪住哥哥,不顾母亲的哀求及怒斥,抄起一根手指粗的藤条,在哥的屁股上狠狠地揍了起来。由于极度惊吓,我缩在母亲的怀里。也许,我父亲在外人的眼中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做子女的懂得父亲心里有极为细腻的一面。
  家中我最小,是在“疯玩”中长大的。每到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饭也顾不上吃,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跑到邻居家与玩伴去玩,乱窜乱跳。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我的性格机灵、敏捷好动。每当遇到邻居街坊长辈们闲聊时,他们总是喜欢抓住我询问或嬉闹,我则扭身便跑。他们常常说我“与别的孩子不同”,当时我不懂,但无意间我常见到父母默默自喜的表情。父亲是影响我最深的人,也不知什么缘故,总感觉父亲对我宠爱有加。曾几何时,父亲总是喜欢用他稀疏的胡茬逗我玩;曾几何时,我发高烧,父亲用毛毡紧紧地将我抱在怀中,直到发汗退烧为止;曾几何时,不知多少次,我淘气不小心跌伤手脚,总是父亲亲自涂药水,对着伤口吹了又吹;不能忘,父子俩玩象棋,一起在餐馆津津有味地吃面的情景;不能忘,父子一起漫步去郊外Cipanas温泉池塘边的小溪抓鱼、捡贝壳;不能忘,每每学校放长假,父亲总带我一人去万隆大兄家度假,送汽车玩具礼物等……这些美好回忆饱含着浓浓的父子情。每想起内心总会有莫名的感动,越是这样我对父爱的感动越强烈,我为拥有这样的父爱而自豪。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敬业精业,恪守诚信,打造出“增兴”老字号鞋店,闻名山城,名至实归,深受市民的信任和喜爱。他处处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看到房子漏了,就亲自上屋顶动手修好。从小父亲常教我如何做人的道理,他常告诫我们人穷志不能短。常引用“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难以折断”的谚语来鼓励一家子女团结互助;引用“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告诫子女每天所吃的饭都是农民用血汗换来的,来之不易,不要浪费;用司马光砸缸,急中生智的故事,激励我们要学司马光遇事要镇定、勇敢、有智慧……父亲常以这些富含哲理的谚语和寓言教育我们,意味深长,对我影响深远,终身受益。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间,由于印尼掀起排华反华封校,父亲先后将四子一女送回祖国学习生活,体现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和有一颗赤子之心。
  父亲常跟我们说“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典范。父亲对祖母的爱如同亲生的母亲一样尊敬孝顺,体贴入微。平时日以继夜的工作,省吃俭用,常给家乡祖母和二兄通信,托人汇款,倾力补贴、送补品等。记得我十一岁那年,1963年春节前后,中国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父亲不忘初心,冒着巨大的风险毅然大胆地回国返乡,为祖母八十一岁庆寿。满载大油桶的猪油、大批盐猪肉、腊肉、香肠、布匹、衣服等用品,装入特大的藤篮;满载三十年的乡思乘邮轮回国。父亲回国返乡孝敬老人的典范事迹轰动了山城的街坊邻居、华社及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时传为佳话,为父亲一生写下了精彩的一幕。
  祖母当年得知与父亲三十年阔别重逢将至的喜讯时,激动万分,奔走相告,彻夜难眠。父亲心情更是激动不己,心仪已久的愿望就要实现,父亲回乡路上就像是重生一般,又像是去往梦中熟悉的仙境,归心似箭。那些天,祖母茫然地站在山下家门前公路旁,望穿秋水地等啊,目不转眼地注视着凡是来往的陌生中年男子,还不时地问起:“阿哥,由哪里来?去哪里?”重逢的这一天,天气很好,春光明媚。远远地,路口边上,父亲朝着老家的方向奔去。就快了!就快了!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着父亲的靠近,一抹梦里无数次忆起的熟悉的亲切身影出现,轮廓慢慢地慢慢地清晰起来,两鬓白发覆盖如雪,额头布满着岁月的沧桑。父亲走近祖母跟前,祖母已认不出父亲,同样问父亲:“阿哥,由哪里来?去哪里?”刹那间,父亲喊了声:“阿妈!”扑在祖母脚下,双膝跪地磕头,用颤抖地声音喊叫:“涯(我)就是增兰呀!”父亲猛地抱住祖母号啕大哭,热泪盈眶,百感交集,沉浸在极度的幸福中。周围所有的父老乡亲见证了这一幕动人的景情,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父亲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创业的一生,为了子女前途幸福生活、孝敬长辈默默地付出一生;为打造家业“增兴”老字号鞋店拼搏的一生。这是家父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精神的强者。在家父的引领下,家教、家风成了我们每个子女成长的精神足印,给后人留下最可贵的精神财富。一九七四年七月的一天下午,父亲从外地刚回家,觉得肚子有点饿,就顺手从橱柜拿剩下凉的虾仁炒面来吃,不料,当晚父亲突然腹泻拉稀伴有呕吐,他倔强不肯叫醒家人。父亲来回洗手间估计不少十几次,甚至出现严重脱水状况,已无力地站不起来,忍痛咬着牙硬撑地爬行到母亲房间救助。早上送去医院,经抢救医治无效,父亲撒手人寰,和我们永别了,我们心里感到万分的悲痛。父亲生前见证了大兄成家立业及父亲亲自经营的家业由两兄弟继承生意正如日中天,但却没有见证和分享过自己的创业及发展,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伤痛啊!父亲他没有死,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心中,关注我的生活,继承他的意志,不辜负他的期望,后继直上,努力拼搏,完成家父没有完成的心愿;走完家父没有走完的路;完成家父没实现的梦想。我一生中所有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亲爱的父亲和母亲。安息吧,父亲!您是我的好父亲,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我心里没有人会取代您的位置,在您身上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度过最灿烂美好的人生。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