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3月29日 第2022-03-29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印尼风味美食中的中国味 (5)

阿吉·陈·伯罗莫古苏摩(AJI‘CHEN’BROMOKUSUMO)
芙蓉蛋

  成为努山达拉饮食(文化)的名片
  在很多印尼人的印象中,正宗的中国菜味道似乎都很清淡,基本不会添加多种香料、调料或椰浆。但是,中国南部有些菜系实际上也有使用香料、调料和椰浆的习惯,例如川菜。
  
  Mi源于汉字“面”,在印尼常被误称为Bakmi/Bakmie,但Bakmi这个词实际上是指“肉面/加了肉的面”。Bak是闽南方言,意为“肉”。
  面由小麦制成,已经成为印尼的“国食”。全国各地都生产面条:亚齐面、先达卷面、棉兰面、棉兰虾面(Emie)、邦加面、巨港白汤面(Mie Celor)、楠榜面、雅加达面、日惹面、德德面、日惹勒德面(Mi Lethek)、玛琅拌面(Cwimie)、望加锡面等等。甚至连方便面也用mi/mie instan一词来表示,而且方便面在很早以前就写入了各种餐馆的菜单里,其中较为出名的有伽查玛达面(Mie Gajahmada)、克宁基巷面(Mie Gang Kelinci)、纳卡面(Mie Naga)等。
  如今,印尼几乎所有面食,无论是烹饪方法、配料还是汤汁味道都发生了变化。
  米粉
  “Bihun”源于“米粉”的拼音mi fen,意为大米制成的粉,闽南语发音为bi hun。印尼语中,Bihun即为由大米粉制成的面。这种食物的受欢迎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它的小伙伴——面条。几乎每个有面条供应的餐馆或路边摊都一定会有米粉。
  粉丝
  在中文指线状面,即粉丝,也有人会把它叫做“Tanghun”即冬粉,意为“冬天的面”。台湾人和印尼某些地区的人便习惯使用这种叫法。粉丝还有一种叫法为细粉,意为细细的面。绿豆、根茎类(土豆、番薯、木薯)、西米和棕榈等磨成粉都可制成米粉。粉丝在印尼美食中很常见,可当主食,也可当配菜,例如肉丸鱼饼梭多汤和黄花菜/木耳汤饭里都有粉丝。
  粿条
  也 可 写 作 Kuetiau 或Kwetiauw。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规范的书写为Kwayteow。中文写作粿条。也有把它叫做沙河粉的,或简称为河粉。其实是一种由大米粉或是小麦粉做成的宽面,在中国南部地区较为常见。做法主要是与蔬菜、肉丸、虾、鸡蛋(可能也有腊肠)一起翻炒。此外,棉兰的特色炒粿条也很出名。
  后来,出现了湿炒粿条,做法是不和配料一起翻炒,而是先将配料放入到浓稠的酱汁中煮熟,然后浇淋在粿条上面。浇汁前,有的人会将粿条放入沸水中焯熟,有的选择将粿条放到锅中炒熟。
  米线
  也有写成“Miswa”。源于mi xien(米线)。在印尼,人们习惯在春节吃米线,或是在生日宴上作为长寿面,因其质韧不易断。其中一种做法是将米线与丝瓜、鸡蛋和一点儿高汤一起煮,佐以虾仁或虾米。
  网丸
  字面意思即“剁碎的肉”(Shredded meat)。源于词“肉丝”。闽南方言发音为bak so。旧时,制作肉丸的时候,会用刀背敲打肉块至柔软,然后再剁碎,因而肉丸被叫做“剁碎的肉”。
  肉丸也可列入印尼“国菜”之列了,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食物。其种类丰富多样:牛肉丸、猪肉丸、虾丸、鸡肉丸、鱼丸、鱿鱼丸、蟹肉丸等等,不胜枚举。甚至还有用草莓、朝天椒、奶酪、香肠或是动物骨髓做出的新花样。
  肉包
  在雅加达街头,有很多摊贩推着小推车兜售各种馅料的肉包,其中最常见的馅料有加了调料的鸡肉碎、红豆沙或绿豆沙。以前,三宝垄有各种“Yen”(应该是客家人名最后一个字的发音,如源等)为尾音的肉包很有名,如Yung Yen(永源),Sioe Yen(秀源),或Djioe Yen(秋源)。他们的小推车很特别,棕色车身上用红字写着自家品牌名,玻璃窗口一侧配有圆把手的铝制蒸笼屉。
  肉饼
  字面意思为“肉饼”。“Bakwan”源于“肉丸”一词,闽南语发音为bak wan。玛琅肉丸是一道非常值得品尝的招牌菜,味道和配菜与Bakso汤有一些差别。玛琅肉饼一般与肉丸豆腐、扁食一起煮,再配上油炸扁食一起食用,通常不加面或米粉。
  馅饼
  字面意思为“肉馅饼”。Bakpia源于“肉饼”一词,闽南方言发音为bak pia。两个分开的词在演变过程中合在了一起。现在大多数Bakpia已经不再以肉为馅,红豆沙、黑豆、巧克力、榴莲等都可以做成馅饼,所以说Bakpia这个叫法很容易误导别人。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馅饼逐渐成为了日惹特色糕点,被叫做Bakpia Pathok。
  馄饨和扁食馄饨和面条是一对好搭档,馄饨面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美食。把肉馅包进面粉制成的薄皮里就能做成馄饨。猪肉、牛肉、鸡肉、虾仁或者混合肉都可以做成馄饨馅,有时馅料里也会拌入煮熟的蔬菜碎、香菇粒、葱丝或香菜。
  该词源自中文“馄饨”,印尼语发音为huen thuen。在福建省南部和台湾地区又叫扁食,闽南语发音为pian sit。随着时间的推移,“pian sit”的发音被本地居民改成了pang sit,而后写作pangsit。
  烧卖
  这种食物与馄饨很像。不同之处只在于在烧卖中肉碎一般会加入西米粉,因而烧麦的馅料吃起来更加有弹性。Siomay源于“烧卖”一词,字面意思是“烧煮后售卖”。闽南语读作sio mai,即是印尼语siomay一词的原型。
  通常来说,印尼的烧卖有两种:有皮烧卖和无皮烧卖。有皮烧卖即中式烧卖:带薄皮且顶上撒有萝卜丁;另一种没有薄皮且蘸辣椒酱食用的烧卖则是印尼风味,通常叫“万隆烧卖”。
  点心
  当听到点心这个词,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一个个小小的竹制蒸笼里盛着的小吃。我们常吃的几种点心有虾饺、凤爪和春卷。Dimsum源于“点心”一词,意为“小吃或小食”。这个发音其实是粤语发音,但这种读法现已传遍世界各地。
  在华南地区,吃点心的习惯很是普遍,特别是在多数人都使用粤语的广东地区。该地区居民的早餐吃法通常就是一口点心,一口绿茶。
  实际上,Dimsum的“正式名称”为yum cha或是yam cha,是粤语中“饮茶”的发音,意为:品茶或喝茶。饮茶可以说是华南地区的老传统了,特别是在广东地区,大街小巷有很多茶馆。可能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相对于“yam cha”,“dimsam”一词更容易发音,听起来也更舒服,所以这个词流传度更广。
  芙蓉蟹
  也常写成Puyunghai或Buyunghai,而口音浓重的中爪哇人称其为Buyunghe。该词其实源于“芙蓉蟹”一词。中国几种方言中“蓉”字都发yong(yung)音。这道菜的做法出处已不可考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食物是西式煎蛋饼的变种。从字面上看,芙蓉蟹的意思是“芙蓉花形状的鸡蛋”,因为这种煎蛋摊开来圆圆的形状很像芙蓉花。芙蓉蟹最初的做法是将鸡蛋、蟹肉、洋葱和其它食材搅拌混合,然后入锅煎炒,起锅后与番茄酱,生菜、青豆或胡萝卜等一起吃,所以它也被叫做芙蓉蟹(Fuyunghai)。人们认为这道菜源自华南沿海地区,而广东正好就是华南沿海省份,所以它的名字可能是根据粤语发音取的,即fu yung hai(hai是粤语中“蟹”的发音)。现在芙蓉蟹的做法不再添加蟹肉,但是产生了很多新的创意做法。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