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3月28日 第2022-03-28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印尼风味美食中的中国味(4)

阿吉·陈·伯罗莫古苏摩(AJI‘CHEN’BROMOKUSUMO)

  借鉴中国方言的印尼群岛饮食文化
  印尼语中很多借词都源自一代又一代中国移民的语言使用习惯,其中主要是来自漳州(Cangciu)和泉州(Coanciu)的闽南方言。几乎所有的食材、菜肴或蔬菜名都源于漳州或泉州地区的闽南方言。此外,广府方言或是其他地方方言的读音也带来了影响。以下是受闽南方言影响的一些词汇。
  红酒
  印尼语发音为ang ciu,源于闽南方言。其字面意思为“红色的酒”,即用红葡萄酿的酒。在烹饪时加入红酒能使食材味道更加鲜美、更加醇厚。炒菜时经常会用到这种调料。
  现在,印尼的市场和商店都有红酒出售,但大多数是由发酵大米做成的。有些地方会将红酒称为“锁鲜神水”。
  虾米
  即晒干或风干的小虾,常用作食物调料或增味剂。源于拼音xiami,意为“小虾”或“小干虾”。闽南语发音为he bi(“he”中的“e”与“bebek”一词中的“e”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发音变成e bi,即现在标准词ebi的由来。
  五香
字面意思为“五种香味”。源于中文词“五香”,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为“ngohiong”或“ngohiang”。五香正如它的名字,是由五种香料组成,即八角(拼音:bajiao,读作pa ciau,英文为star anise)、桂皮、丁香、花椒(四川的胡椒)和茴香。将这五种材料捣碎碾成粉即可制成五香粉。
  五香粉香味独特,使食物味道更加浓郁,同时还可以去除肉腥味。口音浓重的中爪哇和东爪哇的人将其读成ngoyang。不同的地方的五香粉有不同的配方,并无固定的搭配标准。新鲜的五香粉香气纯粹而浓烈,放久的五香粉会有霉味。
  在三宝垄,有一种食物叫“Ngoyangmbak”,其实就是五香肉,意为用五香粉调制烹饪的猪肉。
  也有人将其称为SioMbak(市井俗语),字面意思为“烧肉”。以前在伽查玛达路(Jl.GajahMada)和沃特干杜尔路(Jl.Wotgandul)之间的转角处有售卖烧肉的摊贩,但现在搬到苏尤迪路(Jl.Suyudi)。上文中被称作Ngoyang的食物其实是将剁碎的猪肉和虾仁辅以五香粉调味,再用豆腐皮将其卷起,油炸而成的。
  豆芽
  别名为Kecambah。一般为绿豆所发的芽。该词源于中文豆芽,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为“tau ge”。
  八角
  如上文提到的,“五香”的其中一种成分为八角,英文为Star Anise(拉丁语为Illicium Verum),产自中国西南部。名如其形,八角的字面含义为“八个角”,在闽南语中的发音为“pekkak”,久而久之便成了pekak(“e”读音与棉兰的“e”相同)。
  豆酱
  来源于中文“豆酱”,闽南语发音为“tau co”,随后发展为tauco/taoco。在中国一些地方也叫“豆瓣酱”,而日本料理称其为miso。
  豆瓣酱从形状上分为稀、稠两种,味道上也有咸甜之分,区别在于所加入水量和糖量的多少。用于制作豆瓣酱的主要原料为黑豆和黄豆,但黑豆用得更多。此外,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各种粉料,如面粉、米粉或是糯米粉。
  这种调料由大豆发酵而成,色泽、香味及口感都非常适合作调料。豆瓣酱是印尼地区家喻户晓的调味品。每个地区生产的豆瓣酱都有自己的特色,味道、颜色和口感都不尽相同。
  用豆瓣酱调味的印尼菜肴有很多,比如棉兰的豆酱菜、田鸡汤(布沃达迪田鸡是招牌)、豆酱鱼(这道菜有很多种叫法,如Camcoan,Cengcoan,Cuan-Cuan)、豆酱鸡、豆酱鳖、豆酱梭多(北加浪岸地区的特色梭多汤,由蔬菜、肉和粉丝做成)、豆酱虾,以及所有加入豆酱炒制的菜肴。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