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3月21日 第2022-03-21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交融的努山达拉美食文化(4)

安德列阿斯·玛尔约多(ANDREAS MARYOTO)
  蔡 俊 源 夫 人(Mevr. Tjoa Tjoen Goan)在书里推广自己的产品,同时分享了制作糕点的食谱。

  日出商店坐落于巴达维亚贝佳布兰庙3路(KlentengPekapoeran 3 Batavia),随后更名为日出书店。20世纪30年代,这家书店出售的商品琳琅满目,从药品到彩票一应俱全。1938年,这家店引进并售卖做蛋糕的模型工具——”魔法蛋糕模”,以及配套的马来语菜谱。如此一来,广大女性都能够制作出在当时来说造型比较现代的糕点。这也可以从书店的宣传语看出来——“这是被喻为魔法蛋糕的现代糕点”。
  后来,因出版大量菜谱书籍,日出商店以书店的身份为人熟知,其中就有《图尔希娜的现代糕点制作》()。该书第一版的出版时间不得而知,但是从出版社给其客户寄信时使用的信封来看,这本书在1941年时已开始打广告。由于书中介绍了当时鲜为人知的西式糕点制作方法,读者众多。20世纪50年代,仍然有许多读者购买此书,为此还多次再版。
  在其他菜谱书籍出版商中,《竞报》出版社较为知名。这家出版社随后摇身一变成为金达有限公司(PT.Kinta)。20世纪50年代,《竞报》出版社非常积极地出版菜谱。公司创始人欧阳炳昆(Auwjong Peng Koen)随后创办了罗盘-格拉美迪亚集团。(详情请看第二部分《欧阳炳昆——新闻记者、出版商兼社会政治活动家》)。在欧阳炳昆的数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民众的饮食和营养问题(Ishwara,2001)。正是这种精神让这家出版社不断地出版菜谱书籍,如今更是发展成为了格拉美迪亚出版集团。除了菜谱,《竞报》还出版过关于餐桌礼仪的书籍,如苏卡哈提(Sukahati)和甘碧娘(Kam PieNio)合著的《餐桌及上菜礼仪》。此书出版于1956年,讲解了适用于各种场合的餐桌布置规则及用餐礼仪。
  万隆、三宝垄、泗水等几个地区的小出版社往往由华人经营,这些出版社也会出版菜谱书籍。
  为何当时菜谱书籍出版如此盛行的确切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有可能是因为战争结束后,人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以去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其中就有烹饪。民众得以接受基础教育,甚至高等教育。通过教育,他们有机会了解饮食世界。在《餐桌及上菜礼仪》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苏卡哈提(可能为化名)和甘碧娘写道,她们到美国一年后,习得不少餐桌礼仪知识。
  从餐厅到培训班
  除了书籍,菜谱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20世纪30年代末,在特莽贡县(Temanggung)巴拉坎镇(Parakan),举行了一次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筹款的慈善表演(Toneelopvoering Dames Comite FondsAmal Tiongkok),筹办委员会在指南小册里夹带了几份菜谱。
  华人经营的餐馆成为推广饮食的渠道。对西方饮食的了解促使华人接连开设餐馆。他们在印尼开设的第一家餐馆是哪一家尚未得到证实。
  从华人家庭生活中亦可了解到荷属东印度的餐厅经营情况。大企业家黄仲涵(Oei Tiong Ham)(1866-1924)的生平故事里提到,他家有三个厨房,一个专门做中国菜,一个做西餐,另一个用于特别点餐。负责欧洲厨房的主厨曾经在巴达维亚的一家大餐厅里学习过如何烹制法国菜(Lombard,2005)。然而,遗憾的是那家餐厅的名字仍然是个谜。不过,华人很可能开启了餐馆经营的先河。与荷兰人打交道让华人开阔了眼界,并且得以抓住先机做起这门生意。有为数不少的餐馆延续至今,如棉兰的”顶好餐厅”(Tip Top)、三宝垄的”温氏餐厅”(RestoranOen)。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