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3月12日 第2022-03-12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华人时装设计师 (1)

欧阳春梅(MYRA SIDHARTA)
施添宜(Peter Sie)

  施添宜(Sie Tiam Le,印尼名施彼得 Peter Sie,1929-2011),是公认的华人时装设计开创人,他开创了私人定制服装的先河。在施添宜看来,在他1952年开创事业时,还未有时装设计师。当时只有专制女装的裁缝和仿照女性杂志或服装杂志图片做衣服的人。
  施添宜不是科班出身的服装设计师,他曾在荷兰学习男装缝制。他在莱顿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位朋友请他设计新娘的婚纱礼服。施添宜成功设计出一件融合中国旗袍和西方风格的长裙,新娘穿上后看上去非常优雅、迷人。在那之后,施添宜觉得自己对女士服装更感兴趣,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女装部。为了不让自己掉队,施添宜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但令他自豪的是,他最终以傲人的成绩毕业。
  施添宜曾在一家公司上班,在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衣服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如羊毛、各式各样的丝绸、塔夫绸和缎子等等。他也有用动物皮毛设计的经验,如水貂皮、白鼬皮和狐狸皮等。
  然而,回到雅加达后,施添宜不得不承受一连串打击,他向几家时装公司求职被拒。因此,施添宜决定在自己家里开办服装小作坊。他的兄弟和朋友们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送了他一台缝纫机。
  没多久,施添宜成为雅加达最受欢迎的裁缝。他接待顾客的方式的确与众不同。若有女顾客来店里请他制作长裙,他不按惯例请她们在时装杂志上挑选样式,而是为每一位顾客单独设计。他根据每个顾客的身材,为她们量身定做适合她们的衣服。
  据媒体报道,施添宜紧跟雅加达以及世界时装的发展潮流。他会出席雅加达设计师们的每场时装秀,如当时顶尖的设计师乔伊斯·莫塔安(Joyce Mouthaan)和农·卡薇莱朗(Non Kawilarang)。她们的时装女模特均来自马里恩模特儿学校(Marion Glamour School)。
  有一天,施添宜收到了公证人施观裕(Sie Kwan Djoe)妻子以高官夫人们名义发出的请求,如莱梅纳夫人(Ibu Leimena)、胡鲁斯蒂亚蒂·苏班德里约夫人(Ibu Hurustiati Soebandrio)、拉斯敏查·哈尔迪夫人(Ibu Lasmindjah Hardi)和朱安达夫人(Ibu Djuanda),请施添宜举办慈善时装秀。由此,他举办了一场以“巴黎魅力”为主题的时装秀。施添宜为每件展品取了名字,引得观众们浮想联翩。比如名为La Mer(法语,意为“海”)的蓝色礼服,以及由宫女们众星拱月般展出的名为La Via en Rose(法语,意为“瑰色人生”)的新娘礼服。包括法玛瓦蒂夫人(Ibu Fatmawati)在内的观众们个个都兴致盎然,其中有几位外国外交官的妻子买下了施添宜的作品,成为了他的常客。
  意大利大使也非常认可施添宜的成就,他帮施添宜争取到奖学金,赴意大利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高级女装产业研究。在雅加达特区工业厅倡议下,施添宜与艾尔莎·依斯干达尔(Elsa Iskandar)和艾尔希·苏娜尔(Elsie Sunar)共同创办了印度尼西亚时装设计师协会(Perhimpunan Ahli Perancang Mode Indonesia,简称PAPMI)。他积极参加协会的各项活动,甚至还在协会成立的学校里教过书。21世纪初,施添宜仍常常为他的顾客设计服装,特别是新娘礼服。他也是《女性》杂志举办的时装设计师比赛评委会成员,参与评选年轻设计师。
  施添宜对自己能紧跟时装界发展潮流,尤其是对能见证男时装设计师取得一席之地而心存感激。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