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11月30日
按日期查阅

新冠变异毒株突然来袭

廖省:林越

  这三天来,社交媒体的视频帖文,聊天群组的留言简报上热传,又出现了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有的甚至说新毒株的感染性及致死率比“德尔塔”更厉害,搞得人心惶惶。
  新加坡《联合早报》于2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6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在南非发现的冠病新变种毒株B.1.1.529后发布声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用第十五个希腊字母将这个新的变种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
  南非于24日正式将上述变种毒株报告给世卫组织,首个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样本采集时间是11月9日。文章介绍,奥密克戎毒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目前,南非几乎各省份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例数量都在增加。但尚未能做出详细的专业报告。
  国际媒体报道,26日至27日两天内,已有不少国家针对最早报告新毒株的南非及其周边数国实施跨国航班和旅行禁令。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拥有更多刺突蛋白突变。变异呈多样化,大部分位于能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安吉丽克·库切(Angelique Coetzee)于26日介绍感染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症状,称该变体目前仅引发“轻度疾病”。“症状包括肌肉酸疼、疲倦,并伴有轻微咳嗽。感染者并没有失去味觉和嗅觉,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在家接受治疗。
  主导阿斯利康公司与牛津大学研发疫苗的英国科学家安德鲁·波拉德27日说,现有疫苗应能抵御新毒株,但具体情况得等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后才能厘清。他认为新毒株“极不可能”重演德尔塔毒株迅速传播的情况,针对新毒株的疫苗可以“迅速”地研发出来。
  目前,奥密克戎已在南非等地以外的国家传播。26日,比利时报告欧洲首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以色列也声称发现首例奥密克戎的确诊病例。病源来自非洲马拉维,还有两名入境人员也疑似感染。27日,英、德、意又相继报告奥密克戎感染病例,荷兰、捷克也报告发现数起相关疑似病例。28日,澳大利亚报告两名非洲来的乘客感染病例。
  尽管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但世卫组织仅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研究者担忧的更多是其不确定性。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流行病学家凯特琳·捷特林娜(Katelyn Jetelina)表示,目前报告约100例变异病毒感染病例,表明可能“仅在刚刚开始传播的阶段”。她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担忧或恐惧,而是这些突变究竟是什么,这些又是否值得担忧。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Michael Ryan)希望民众不要过于紧张,过度担忧新冠变异病毒,“还不是世界末日,天还没有塌下来。”只是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研究。他说:“民众们需要相信,我们会及时预警的。”至于可以确定的,仍然是做好日常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遵守防疫规则。恐慌和焦虑却对防疫没有丝毫益处。
  曾主导研发阿斯利康(AZ)疫苗的英国科学家安德鲁·波拉德说,现有疫苗应该能抵御新毒株,具体情况得等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后才能厘清。他认为新毒株“极不可能”重演德尔塔毒株的情况,针对新毒株的疫苗能“迅速”地研发出来。德国病毒学家乌尔丽克·普罗策称,新毒株可能加快新冠病毒传播,公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增强抗体水平。
  在南非等国发现的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引起全球高度警惕。截至目前,已有约2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陆续发布或准备出台针对南部非洲国家航班和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
  《新华社》27日消息,由南非科学家发现、代号为奥密克戎(B.1.1.529)的新冠病毒变种已出现大量变异,它可能大大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增加重复感染的风险。仍在经历严重疫情的欧洲、美国等地随即宣布针对非洲南部国家的旅行限制措施,情况倍受关注。
  欧洲疾控中心主任安德烈娅·阿蒙说,现阶段须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以争取时间。首先必须缩小免疫力差距;其次应考虑为所有成年人提供加强针;第三要加强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戴口罩、远程办公、减少使用公共交通、确保室内通风以及卫生措施等。
  中国钟南山院士28日说:“这个变异株很新,但是它有多大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对它进行疫苗研究,还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回顾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袭击武汉时,中国全民奋起,在友好国家的援助下,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自那以后,如果全球各国通力合作、阻断毒源,而不是如部分国家那样甩锅抹黑、自私自利、囤积疫苗,则那些所谓“变异病毒”将很难危害全球百姓吧?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