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09月04日 第2021-09-04期 >> 第A7版:中国要闻
按日期查阅

南京各界敲响和平大钟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

  中新社南京9月3日电 9月3日,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学生、教师、大屠杀幸存者家属、志愿者等12名社会各界代表,庄严敲响和平大钟。一声声钟鸣在空中回荡,致敬76年前的不屈抗争,警醒今日和平得来不易。
  3日11时许,在纪念馆广场,人们走过砂石地,站在青铜大钟前静默缅怀于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遇难的同胞。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南京城被侵华日军占领、万千同胞殉于侵略者的屠刀下,人们至今不敢忘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之子葛凤亮是今天的撞钟人之一,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幸存者家属,我深深了解76年前胜利的来之不易。现年95岁的父亲,数十年来参加了一百多场纪念活动。年迈的他总是跟我们后人说:‘只要还能走得动,就要争取去说一说这段历史。告诉后代战争的真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同为撞钟人的杨夏鸣是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1995年,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实地调查大屠杀时,杨夏鸣曾任其翻译。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促使杨夏鸣投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多年。
  “张纯如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作品,曾在英语世界引发深远影响。遗憾的是,此后鲜有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去传递中国人对这段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表述。”看到撞钟仪式上有很多青少年学子加入时,杨夏鸣深感欣慰:“让青少年学子更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和鼓励更多中国学生投身这段历史的研究、为这段历史发声,让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出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研究中。”
  作为学生代表,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学生夏雯静感到一份责任在身。“今天参加撞钟仪式,是我们年轻人对历史的一种参与。作为年轻一代,更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将和平的种子继承传递下去。”
  自2018年9月18日起,纪念馆开始常态化撞响和平大钟仪式。每个开馆日邀请首批进馆参观的12名观众代表共同撞响13下和平大钟,寓意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追思和对和平的祈愿。截至今年7月25日,已举办了814场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共有9768人参与撞钟。目前,即使受到疫情影响线下撞钟仪式暂停,但纪念馆线上撞钟仪式从未间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