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08月27日 第2021-08-27期 >> 第A6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日惹的爪哇华人皮影戏 (2)

德薇·沃罗·列诺·玛斯杜蒂(Dwi Woro Retno Mastuti)
颜传新(爪哇华人皮影的发明者)

  颜传新
  1925年到1967年间,在日惹出现了一种爪哇华人皮影戏,也称嘀 嘀戏(Wayang Thithi)。“嘀嘀”一词源于一种木制乐器的声音。如果轻敲这种有孔的乐器,就会产生类似“嘚……嘚……嘚”的声音。在爪哇人听来,这种声音就像“嘀……嘀……嘀”一样。嘀嘀戏的故事剧本通常是中国神话传说或者传奇故事。据泽尔特曼称,这些爪哇华人皮影戏表演的剧本都是由颜传新编写的。
  颜 传 新(Gan Thwan Sing)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专业皮影戏艺人,1885年出生在中爪哇省格拉登县(Klaten)查帝侬镇(Jatinom),1967年逝世。小时候,颜传新和爷爷颜英发(Gan Ing Kwat)一起生活。颜英发完整地继承了中华传统,他不仅会说汉语,写汉字,还熟知中国古典传奇故事。颜传新将爷爷的藏书翻来覆去地阅读,这使他能够将中国古典传奇故事中角色的身形相貌熟记于心。而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则使他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颜传新的爱好之一便是通宵达旦地观看皮影戏表演。
  20世纪初,颜传新移居日惹。不同于那些与他年龄相仿,选择从商的土生华人朋友,颜传新更热衷于表演艺术。于是,他在日惹学习皮影戏表演和卡 拉 威 丹 音 乐 曲 调(Karawitan),发掘自己的天赋潜能。灵活多变的心态带领颜传新进入到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比如他曾在日惹一个土生华人经营的业余话剧社里当过话剧演员。当颜传新的皮影戏表演技巧炉火纯青时,他萌生出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皮影戏表演形式的想法。
  这一构想是中国、爪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融合。他以中国的传奇故事作为脚本,以爪哇皮影戏表现手法作为演绎方式。颜传新既是剧本创作者同时也是皮影戏表演者。他的剧本都是用爪哇语和爪哇文字创作,例如《帝靖的婚礼》(Thig Jing Nga Ha Ping Se: Rabenipun raja Thig Jing)。
  泽尔特曼在他的书中(1976)写道:“颜传新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开创了爪哇华人皮影戏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颜传新的独子名叫伽尼·卢吉多(Gani Lukito),他自认为没有像父亲一样的皮影表演才能。在卢吉多的亡妻李贵娘(Ny Lie Kwi Nio)看来,比起皮影戏,自己的丈夫更热爱玩音乐,拉小提琴。她说道,公公给他们留下了一大摞的爪哇华人皮影戏剧本手稿,全用爪哇文字写就。由于这些文字材料晦涩难懂,所以最后都被付之一炬。目前,颜传新的孙女住在他日惹佐格内卡兰(Jogonegaran)的房子里。
  爪哇华人皮影戏剧本
  这本手稿开篇介绍了故事标题、故事发生地点(如天庭)、皮影角色名字,结尾则是故事注解。表演过程中,不论是叙事、吟唱还是开场白,都运用了爪哇皮影戏习语。皮影戏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国家、王国、属国和天庭皆按其闽南语中的原名写就。其他的官阶、官职、头衔等大多采用爪哇术语,如王侯(Narendra)、王子(Pangeran)、宰相大臣(Patih)、侯爵(Adipati)、宫廷高级大 臣(Bupati)、德 莽 公(Tumenggung)、统帅(Senapati)、苦行僧(Pandhita)、婆罗门(Brahmana)、贵族(Radyan)、贵族夫人(Dyah)、内侍(Abdi)、士兵(Prajurit)等等。
  日惹的爪哇华人皮影戏手稿是演出的故事脚本,它以散文为书写文体,使用爪哇语与爪哇文字。这份手稿可以说是研究和重建爪哇华人皮影戏表演的唯一珍贵史料。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其他类似的手稿。柏林收藏的有关薛仁贵的爪哇华人皮影戏手稿中,部分手稿标题如下:《薛仁贵征西之进军望王关》[Sik nJin Kwi Cing Se dumugi ing kitha Ong Ong Kwan(288, VII.3/ Hs. Or.10545)]和《薛仁贵征西之金吴关》[Sik nJin Kwi Cing Se dumugi ing kitha Kim Gu Kwan(288, VII.4/ Hs. Or.10545)]。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