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5月18日
按日期查阅

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王守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是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立德·正直敢言。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人称“立皇帝”。他逮捕了戴铣、薄彦徽等二十余名正直官员。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义愤填膺,冒死进谏辩救。刘瑾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廷杖,贬谪到贵州龙场当无品级的驿丞,还派人沿途暗杀王阳明。幸亏王阳明机智勇敢,才死里逃生。
  立德·以德息战。朱宸濠叛乱,张忠、朱泰等奸臣力劝明武帝亲征。但王守仁擒获朱宸濠的捷报已到京城。张、朱等人一面在朝中流言中伤王守仁,一面纵容朱宸濠残余的北军不守军纪,挑拨离间,想引发北军谋叛。王守仁传示百姓尽地主之礼,盛情厚待北军。冬至节将至,王守仁命百姓举行祭典,百姓以酒哭吊亡魂,哀泣声不绝于耳。北军听了,思念亲友,纷纷流泪,要求返乡,从而避免了战争。
  立德·以德化人。王阳明被贬到环境恶劣的蛮荒之地贵州龙场,他的随从或病倒或死去。王阳明坦然接受困厄,悉心照顾随从;他给自己建造了一个石棺,常躺进冰凉的石棺修身养性;他和土人们友好交往,团结共处;他豁达开朗、带领大家建木屋、种五谷、学养身、建书院,和险恶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当地乡民被感化,尊称王阳明为“大善人”和“活菩萨”。
  立德·为民做主。王阳明到江西庐陵县做知县的第一天,很多百姓涌入县衙门,哭天喊地要求减免税负。他一边安抚乡民的情绪,一边深入调查事情的真相。原来葛布税并不是朝廷下达的合法税收,而是宦官鱼肉百姓。新官上任的他直接跳过了官场的繁文缛节,向乡民们宣布今年将会免去葛布税。后来,王阳明不卑不亢向上级报告,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立言·“守仁格竹”。13岁时,王阳明对老师说:“第一等事是读书学做圣贤。”18岁时,大儒娄谅给他讲授了“格物致知”的入圣之道。为了能发现竹子蕴含的规律,王阳明连续六天,几乎不吃不喝地盯着竹子,直至病倒,出现幻觉,但依然一无所获。“格竹悟道”失败了,他开始质疑程颐、朱熹等通过万事万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立言·存善去恶。“心学”宗师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和“致良知”。他认为心里念头冒出来时,就相当于已经做了,所以当恶念邪念产生时,就相当于做了坏事。他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用各种方式“去欲存理”,祛除恶念邪念,保持善念正念,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立言·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倡“心上做”和“事上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既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不分先后。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知先行后说和造成的社会上重知轻行的学风。“阳明心学”风靡海内外,影响至今。曾国藩、梁启超和蔡元培等名人志士都很推崇他;日本的“军神”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在腰牌上刻字:“一生低首拜阳明”。王守仁的作品主要有《大学问》,门人辑成《传习录》,如今仍被人们时常研读。
  立功·平定祸乱。1516年8月,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池仲容、陈曰能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守仁到任后,让仆役侦探叛军的情报,掌握了盗贼的动静。王守仁用兵“诡异”,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1517年1月,王守仁亲率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10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随后师还赣州,讨伐盗贼。他荡平了为患数十年的盗贼,人们都惊呼守仁是神。
  立功·平定叛乱,1519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以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还故意泄露给宸濠。宁王犹疑地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才率兵六万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王守仁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激战三天,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立功·平定盗贼。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12月,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守仁平定盗贼和叛乱等事迹,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1528年2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率军袭剿断藤峡叛军。当时,叛军均逃匿深险之中,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和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叛军覆灭。
  “绝处逢生后,我心自光明。”王阳明知行合一,用圣贤之心提升自己,用圣贤之行普惠众生,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印尼培民学校三宝垄校区何伟兰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