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04月09日 第2021-04-09期 >> 第B7版:东盟文艺
按日期查阅
小草

知性人生, 优雅相随

——记泰华作协文友吴静敏

  在赞美女人的词汇里,我最喜欢“优雅”二字。因为容颜易老,青春易逝,唯有优雅的气质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升华,令女人的美变得内敛、娴静、睿智、魅力不衰。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吴静敏大姐就是这样一位青春永驻的女人。
  七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留中总会举行的中秋晚会上。那年她76 岁,虽然从她那端庄的五官和高挑的身材仍能 看 到 曾 经 的 美 女 留痕,但毕竟年过古稀,皱纹和失去光泽的肌肤还是流露着岁月的沧桑,而 她 那 略 加 修 饰 的 银发、未施一点粉黛的素颜,及其脸上洋溢的温文尔雅的笑容,却散发着一种知性芬芳,在众多浓妆艳抹的女宾中尤显不俗,我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好一位美到老的优雅女人!”
  后来,我在泰华文友洪玲的引荐下认识了吴大姐,并有幸到她家做客。在与其深入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她的优雅源自其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刻苦努力。用她的话说,“没有学习,就没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她家客厅陈设的照片可以看到,她珍惜成长途中的每个学习节点,把每一次职业进修和培训都 作 为 知 识 人 生 的 阶梯。照片中,绝大部分都是她过去几十年里,参加各种学习班时与老师及其同学们的合影。她能准确地说出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和每一位老师的名字,话语中充满留恋和怀念。显然,她把每一次学习结业都作为自己获取新知识的庆典;她为获得每份毕业证书而感到自豪!
  特别是66岁那年,她参加的由泰国留中总会和泰华教师公会与中国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的 泰 国 中 文 师 资 培 训班 ,对 她 来 说 意 义 非凡。那是她阔别教师岗位 30 年后,再次参加汉语教师培训。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个英文打字机销售公司的经理,在商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是她对教师职业的痴情驱使她报名参加这次学习,并为这个培训班捐款数万泰铢。很多人都不理解她,这么大年龄,还自掏腰包前来参加一个和她工作毫不相干的职业培训,为了什么?而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课堂与讲台是她职业生涯中的最爱,学习中文,扩大中华文化知识面是她人生最快乐、最喜欢做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在结业考试时,她一登上模拟讲台就犹如回到彼时的课堂,感觉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变成了她的学生,顿时兴奋不已。在略微紧张的开场白之后,便挥洒自如地开始授课,如醉如痴。这次考试,成了她梦 想 中 的 一 次 观 摩 教学。她考试中的讲课演习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很高评价。在她看来,这比在商场上赢得多少订单都更令其高兴,甚至有种荣耀感。
  每次学习充电后,她都感到精神饱满,信心倍增。也因此,她把教过自己的老师都当做给予她知识和文化修养的恩人,念念不忘。即使学习班结束,她仍与这些老师保持通信联系,并把老师的每一封信都珍藏起来,不时地取出,反复阅读,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以至于忍着自己腿疾的疼痛,千里迢迢亲自前往中国看望她的老师。
  2014年,已经77岁高龄的她,心里一直惦记着身患肝癌的程相文教授,她想方设法赶去北京语言学院看望他。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字字句句写在她的“北京之行——拜望程相文教授”一文中,“老师给我知识,给我爱心,增强了我晚年的活力,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幸福。”那次,她还去拜见了患脑血管病的李润新教授。师生见面格外高兴,李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我难得的好学生呀,终于来了。”她回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我天天都想拜望老师!”可见,吴大姐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记得她曾给我看过一封2004年与北京师范大 学 于 述 胜 老 师 的 通信,那位老师这样写道:“看了您写的‘童年的梦’,我很感动,从你的文章我看到一颗不老的童心!”在阅读了吴大姐发表在中国《读书时报》上的‘童年的梦’后,我不仅看到她那颗童心,更看到其终生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意志。她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到:“如今,我的儿女已长大成人,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他们对我这般年纪还上学读书感到迷惑不解。他们哪里知道,书是我最好的精神伴侣,读书是我的第二生命。”不言而喻,书积淀了她的文化底蕴,知识滋养了她的优雅气质。
  然 而 ,谁 都 不 会 想到,这位学而不厌、视书如命的人,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小时候,因其出身贫寒,她竟未曾进过学校。每每提起,她都忍不住流泪,脑海里浮现出童年的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她不知多少次问父亲:“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学?”回答是那么的无望,“等我病好了,出去挣钱,就可以送你去上学了。”可什么时候父亲的病才能好呢?她盼着。等到八岁,家境仍无改善,她不得不去母亲为她找好的一家咖啡馆做童工,为顾客送咖啡和收拾杯盘,以帮助母亲养家。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就在这家咖啡馆,她遇到了一位愿意教其识字的贵人。或许是上天感到不公,特意在此给她一点儿补偿吧!
  这 位 贵 人 叫“ 水 龙伯”,他每天都来店里喝咖啡,而且边喝咖啡,边读报。小静敏羡慕极了,格外喜欢这位客人,觉得他很了不起了,有文化,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她幻想着自己也能认字,便拿起“水龙伯”放在桌上的报纸,装模作样地举着看。可因为不识字,拿倒了报纸也不知道,引得喝咖啡的人哈哈大笑。“水龙伯”看她很爱学习,便主动教她识字。就这样,吴大姐开启了识汉字的历程。可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仅持续了一年多。为了能挣更多的钱,十岁那年她离开咖啡馆,进入缝衣厂做工。两年后,又到中山印务局去贴纸盒,小小年纪成了支撑家庭生活的主力。可贵的是不管干什么,她在咖啡馆学到的中文字始终没丢,有时间就复习,并渴望着有机会能进学校学习。
  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吧。吴大姐 13 岁那年,邻居家开办家庭汉语教学班,允许其免费听课。她喜出望外,终于有了系统学习汉语的机会。于是,她白天打工,晚上去班上旁听。遗憾的是这次的学习时间不到两年,众所周知的原因,汉语学班被叫停。庆幸的是,通过这段学习,她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泰国关闭了华校,她仍坚持自学。她在“难忘的年代”一文中这样描述那时的艰难历程:“五六十年代,华文、华校受到政治的影响,好多教师被迫离职,有的甚至被关进了牢房。华教的命运面临灭顶之灾。幸亏有远见的先哲贤人,用‘打游击’的方式,默默培植出一批青年接班人。我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偷偷地读中文书,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她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到19岁那年,其中文水平达到了任教的要求,从而走进学校,登上教中文的讲台。这样的励志故事实在感人,也让我这个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感到汗颜。
  吴大姐对老师的职业情有独钟,这也是她的少年志向。她说,七八岁时曾见过一位身穿白色旗袍的小学老师,其文静、优雅,彬彬有礼的举止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羡慕、崇拜极了,立志将来要向她一样,做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或许,这也是她在千辛万苦之中,奋发图强,非要学出个样,非要考下泰国教育部的任教资格证书,获得政府公立学校教师职位的动力吧。而这恰恰是她知性人生的修炼过程,这期间形成的读书习惯和优雅气质一直伴随着她,即使在她被迫离开学校,离开讲台,进入商海拼搏,仍不失其儒雅风范。
  吴大姐不仅喜欢教师职业,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与爱戴也是出了名的。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的李润新就称她是“尊师楷摸”。他在其2008年出版的《佛国尊师甲天下》一书中这样描述她:“吴静敏把尊师视为学生百德之首,跟她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她上课时,除了做笔记之外,还录音,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录下来,回家后反复听,加深理解。做作业也很认真,常常要求老师给她‘面批’。有时跟老师说话,她觉得某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对自己有启发,就拿出笔来记在一块纸或者小本子上。她很谦虚,我看过她发表在《泰华文学》和华文报纸上的文章,写的文字流畅,感情饱满。我称赞时,她总是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还差得很远呢!她似乎总不满足,越学越自感不足。她真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啊!”
  十二年后的吴静敏,一点没变,虽已耄耋之年,其学习劲头丝毫未减。在一次聚会上,我们偶然相遇,她对我说:“你发表在《世界日报》的那篇‘蚊子杂谈’,我抄了好几段,想不到你笔下的蚊子竟然引起我的同情。”听后,我很感动,也很意外。真没想到老人家这么认真地阅读我的文章,还把感兴趣的地方抄下来,这种学习精神实在值得自己学习。其实,她的文章已经写得很好了,二十年来,她仅在《泰华文学》上发表的散文就有几十篇。而且,每一篇文章书写的都是其真情实感,令她的内在美从字里行间涓涓流出。
  记得网上曾流传着一个赞美女人的调侃:当她是天生丽质,我们夸她漂亮;当她不美时,说她有气质;当她美和气质都差时,就说她聪明;当上述三者皆无时,那就说她善良;实在没的可夸,就说她爱国。我不知道如果一个女人上述几条都具备时该怎么形容?完美女性?!
  在我眼里,吴大姐实实在在是天赐美貌,还具有后天修养的文化气质;更不用说聪明伶俐,自学成才了;而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大力支持,以及对朋友和同事的无私帮助当属善良之举;她多次资助教师培训班和公益事业,以及尽其所能地帮助有困难的朋友,十分受人尊重和爱戴。此外 ,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有目共睹。她在2018 年发表在《泰华文学》第92期的散文,“欣慰”一文中抒发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情怀:“侨英学校是我第二个温暖的家;也是我精神上的支柱。内心默默许愿——这辈子就执教于此,让我酷爱中华文化的心愿,有个伸展的舞台。”
  一位泰国的第二代华人,深受父辈爱国思想的影响,总希望自己能为中华民族做点什么。因此,她把担任中文老师,教授后代学中文当成传承中华文化的天职,尽心尽责,全力奉献;她把用中文书写文章当成传承中华文化的自我修养和倾吐 华 夏 儿 女 乡 愁 的 载体。也正是这种情怀,让她花甲之年拿起笔来写文章,一发不可收。
  总之,吴大姐是我认识的多位令人尊重的能说普通话,能写中文文章的泰华文友之一。而她那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毅力实在让我佩服不已;那种不修饰、不造作、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知性与优雅,尤其让我赞叹和敬慕!
  (2020年11月15日,于曼谷)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