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2月22日
按日期查阅

低调过春节

占碑:郭春明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久违的古老节日,正是辞旧迎新、普天同庆、春回大地的时刻。家家户户自行大扫除,将一年来危害人类的恶煞瘟神,种种晦气霉运,一古脑儿如昨日之种种不快,付诸光阴的流逝,一去永不复返。
  人们在低调与平静中,迎来吉祥大喜之日。一副春联,横批写道“竹报平安“,上下联为:“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形象且生动地勾勒出春节的全貌。春节之所以大吉大利,绝非空穴来风。相传远古时期,新年在即,一种恶兽总是每每趁夜色的掩护,出来伤及人命,称之为“年兽“。村民惊慌失措,深藏屋内,足不出户。后来暴殄天物的年兽,暴露了自个儿的弱点,害怕火焰、红色和喧哗声。于是村民倾巢出动,手持火把,人多势众,呐喊声震得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照彻黑夜,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从未见过这般阵势的年兽,吓得逃之夭夭。年兽实为肉食动物的一种,与其它猛兽夜间捕食的习性相符,怕见光亮与烈火,远离人声鼎沸的特点,毫无二致。村民庆幸驱逐了恶兽,二日天明,人人欢天喜地,热热闹闹过了一个吉祥平安、快乐幸福的新年。
  从此以后,岁月悠悠,渐渐演变成每家每户的门前、大厅和神位,红红火火地张贴写满洋溢着浓浓乡土人情味的祝贺新春的红纸条。一大清早,广场上,庙会里,一阵紧似一阵的喧天锣鼓,不绝于耳的鞭炮声,犹如敲响春节零时的开年洪钟。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载歌载舞、唢呐声声的热闹场面,恰似春满人间的一份大礼。家家户户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喜气洋洋,充满着祥瑞和谐、生机勃勃的好兆头。
  无怪乎为人父母,无论家境再贫寒,不惜咬紧牙关,顶着重重的生活压力,添置新衣新鞋,好生让子女开开心心度过一个温馨欢乐的春节,派发红包讨个吉利多福,企盼孩子快点长大,成为一位报效祖国、造福国民的杰出人才,了却父母的心愿。
  遗憾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疫情殃及今年的春节,全球各国同舟共济,努力征服新冠病毒,只要疫情还在,人们展开与病毒的搏斗,就不可能有一日松懈。旅居海外的华裔,历来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在防疫的战线上,坚定不移,当个既负责任又合格的良民,积极响应总统的号令,凡是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的举措,纵使舍弃春节串门拜年的风俗习惯,也在所不惜,决不当害群之马。一般华人办喜宴,华诞祝寿,满月酒席,常会选择酒楼、饭店和餐馆,而自从疫情降临,颠覆了过去一切常态化的做法,甚至于不见除夕吃年夜饭的热闹场景。不仅如此,游乐园、动物园、游泳池,也成了人们的禁区。华人处处显示淡化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这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不失为族人的一种美德。
  眼前一幕幕感人的善举,不禁令我感触良多。思绪不期然地飘向久远的过去,念中学时那段青春年代,重温往日动人的故事。当年响应校方号召,深化与友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华人树立朴实无华、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传统价值观,春节时,全体师生一律照常在学校上课,私下也不拜年。这显然与日后32年的排华政府,强迫华裔学生春节在学校上课的性质,大相径庭。一周后校方放假,弥补错过春节的活动。每当回忆当年的豪情义举,感慨不已,意义非凡。时隔近60载,唯独此桩陈年往事,一辈子铭感五内,无法泯灭。日后的“九州”排华事件,当地华人的建筑物遭破坏的程度相对不十分严重,尤其是无华人伤亡,正归功于当年校方英明的决策。
  面临疫情,华族同胞表现始终如一,以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春节习俗,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去触碰。少出门多呆在家里,不得已出门,不忘戴上口罩。多行善事多积德,皇天不负好心人。接种中国疫苗已经全国启动,曙光在前,万事如意,梦想成真,如愿以偿。
  当苦于找不到更优美的词汇之际,忽然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歌名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