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01月26日 第2021-01-26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大学、自视、文化、自修

棉兰:彬赟

  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是从生活当中长期不断留意、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累积修炼而成的。俗话说:“长城和罗马城市不是一天建筑成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积沙成塔”……不要太过于执着认为唯有大学毕业的人才有水平。
  历代多少文豪都没上过大学而写出了巨作,如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他们应该都没上过大学,却写出了四大名著。“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马未都先生,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没继续升学了,今天,他的文化底蕴以及他写的很多著作,都是靠他自修学习磨炼出来的。当年生活清苦,加上“文革”动荡不安,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为什么依然能够成功呢?
  吴先生大学毕业,他赴北京一所高校读了四年本科,取得毕业证书。不过,生活上语言表达应用随随便便,平日从不仔细琢磨语用方式,得过且过,凭一张文凭,只要能够赚钱生活就满足了。导致迄今语言表达还不能很精准,遣词造句半通不能,口语与书面语分不清楚。还认为他是北京一所著名大学毕业出来,华文底蕴当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人语言能力显得比别人好很多,由于没有上过大学都难以获得大家的认可。而他不慎用错词句,也总能找出理由狡辩。
  一朋友在80年代从廖省赴新加坡餐厅从事洗碗碟工作,因为喜欢汉字文化,经常有文化界人士来用餐,并与他相识成为朋友。有一位作家带他到图书馆参观,过后他经常应用工余闲暇到图书馆阅读,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自我进修,他的语言文化渐渐进步升华。后来他在日惹佛堂生活一段时间,也不停地进修,现在移居泗水,是一位现代作家,也是一位现代诗人。
  小黄读完了高中又升读台湾一所大学,因为他个人兴趣在华语,拥有汉字文化细胞,学起华文容易上手,成绩优异,成了全校的佼佼者。只是自视过高,感觉自己升华到云端,连很多教授的发音他都挑剔说不准确,不是一位好教授。一位教授必定有他的专长和专业领域,毕竟不是语言学专业的,不免有些读音说得不是太准,世界上无法找到十全十美的完人。一位教授只能发挥他的专长,即使在语音上有小小的疏忽,也不必小题大做。像这样读死书、认死理的大学生,恐怕也没有大出息。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如一艘失去方向的船,随波逐流,漂泊不定。不过,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必须考量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若是把门槛设计得非广寒宫门槛我不跨越,那也只有委屈了自己。想要攀爬珠穆朗玛峰,也得斟酌一下自己的体力能量。高原上的景色虽然漂亮和奇绝,不过,平原上也不见得没有壮美的景观。
  生活要不断学习,自我充实提高升华,不要自视性太高目中无人,觉得大家都不如自己优等,也别自满自足。记住学无止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