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01月22日 第2021-01-22期 >> 第B2版:综合/广告
按日期查阅

有趣的苏东坡

三宝垄:何伟兰

  林语堂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有趣的样子。
  惊艳出场。公元1057年,20 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大文豪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赞叹不已。他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避嫌把本该第一名的成绩定为第二名。哪知拆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再看苏轼以前写的文章,欧阳修更惊叹:“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由此而来。
  不合时宜。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她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东坡一日吃完饭后,摸着肚子慢慢走。他回头问侍从:“你们说我的肚子里有什么?”一个丫鬟马上说:“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说:“满腹都是见识”;东坡认为不对。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东坡捧腹大笑。
  躬耕黄州。公元1079年,44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最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求黄州太守徐君猷将数十亩营防废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苏轼带领全家老小清除瓦砾,刈割荆棘,深挖细整,终于整理出五十亩田园,冬种麦,夏种稻,还种了一些蔬菜瓜果。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他在东坡地废基上盖了五间房屋,在居中明间堂舍四壁画上雪景,将房子取名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创制美食。苏东坡很会生活,苏轼煮“东坡羹”,做“东坡肉”、“东坡肘子”,酿“东坡酒”,撰“东坡长短句“。东坡的《猪肉颂》闻名于古今“吃货”圈:“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还有《煮鱼法》:“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我煮的鱼大家吃了都说好!
  达观幽默。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到海南,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被贬到广西宜州。师生二人相遇,他们来到路旁的面条摊。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才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不停地唉声叹气。苏轼很快把面条吃完了。苏轼盯着黄庭坚说:“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神来的黄庭坚,大笑而去。
  苏轼的挚友高僧佛印,每餐都吃酒肉。一天,佛印煎了鱼下酒,苏轼刚巧登门拜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故意说:“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答如流:“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拍手大笑:“ 既 然 磬(庆)里 有 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筑建苏堤。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率众疏浚西湖,开辟葑田,并在湖水最深处建三塔(今三潭映月)作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称“苏公堤”,简称“苏堤”。这里成为了闻名世界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此后,苏轼还组织人民修筑了两条长堤:安徽颍州西湖苏堤和广东惠州西湖苏堤。
  百姓爱戴。苏轼刚上任密州时,决定去荒天野地狩猎,不曾想全城百姓倾城而出陪同他,场面十分壮观,苏轼被深深感动,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当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一年后,苏轼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
  儋州教学。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到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办学堂,许多人不远千里来这求学于苏轼。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还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今日儋州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人们深深地缅怀苏轼。
  辉煌成就。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堪称全才。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无畏风雨,宠辱不惊,超然物外,他把颠沛流离化成“人间有味是清欢”。他在最低的境遇,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