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2月08日
按日期查阅

以印尼语的节奏展现中国民俗的魅力

——专访首位以中国民俗为创作主题的印尼诗人谭六一
谭六一诗人接受采访中
谭六一展示最新出版预测吉凶的诗牌
谭六一诗人在巴厘岛艺术节开幕式
谭六一在荷兰国际文学节上朗读诗歌《烧纸屋》
荷兰著名杂志《Archipel》报导谭六一

  谭六一(Tan Lioe le)先生作为印尼主流诗歌文化杂志《Cak》和《Paradoks》的编 辑 ,及“Sanggar Minum Kopi”文学协会的成员,曾被邀请参加荷兰、法国、塔斯马尼亚岛、苏里南、南非等多国的“诗歌节”进行朗诵、分享及座谈。作为印尼首位用印尼语以中国民俗为主题进行诗歌创造的诗人,谭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及桀骜不羁的诗风,在印尼文化界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日前,《国际日报》驻巴厘岛记者专访这位巴厘岛出生又被朋友亲密地称为Yoki的大诗人,与读者分享诗歌创作背后的点滴故事。
  问:您作为首位以中国民俗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印尼诗人,最初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
  答:我一直崇尚真实迥异的风格,并且作为巴厘岛出生的华人,从小就跟随奶奶去佛堂进行敬拜,因此亲身经历众多中国习俗。在印尼排华那段历史结束后,更促使我要以中国特有的民俗作为诗歌主题进行创作,让更多印尼人来通过诗歌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度地了解,并希望这些特色的风俗传统能在印尼大地上传承下去。
  问:您作为首位以中国民俗为主题的诗人,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在诗歌里描写的具体民俗内容?
  答:1991年我出版了第一部诗歌集《Kita Bersaudara》(我们一家亲),随后陆续出版了其它本诗歌集《Malam Cahaya Lampion》(灯笼夜光)及《Ciam Si》(算命),并翻译成英语、德语、荷兰语等版本,以中国的“灯笼”、“祭拜”,“烧纸”、“求签”、“清明”等风俗习惯和宗教节气等为主题;同时,至今也发行了一张CD,希望读者在感受诗歌的字里行间中,能聆听我的朗读来得到更好的共鸣。
  问:您在朗读诗歌时,总伴有音乐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您是否可以分析一下其目的与效果?
  答:当我朗读诗歌时总会有吉他、乐队、原声,有时甚至有武术表演进行相伴。个人觉得,诗歌阅读是艺术的表现;而欣赏诗歌不能纯粹限制于阅读,更需要身体舞动带动灵魂的迸发。更多的时候,音乐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现灵魂。有时候我甩动长发,也在帮助我更好地传递灵魂。
  问:您目前是否有新的创作可以和读者分享?
  答:我刚出版了印尼第一本算命诗牌(印尼语:Ciam Si),此类似于西方的塔罗牌,在每张牌上以诗歌的形式来预测吉凶,来解读各大佛堂中的求签之谜。日本禅宗为内容的“三行诗”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因此我希望以中国道教为基础的算命诗也能在今后得到更好地推广。同时,我也正在筹备我的第二张CD来记录近20多年的诗歌朗诵及作品集,其共包含六节诗歌朗诵,其中有一节也收了是我个人多年最喜欢的一首诗歌《烧纸屋》。
  艺术无边界,任何语言下来渗透的情感都是可以被感触和震撼。谭六一大师更是以民俗为主题的独特方式在印尼宣扬中华文化。在此特别感谢谭大诗人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如果读者想进一步与谭六一先生进行有关诗歌创作及阅读上的探讨,欢迎发送邮件至:
  tan61bagus@gmail.com
  本报记者:叶露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