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2月08日
按日期查阅

我的好班长——梁碧强

巴中59届:赖贤传

  梁碧强,1959年高中毕业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华校巴城中学。同年6月乘荷兰芝利华海轮,由雅加达回国。1964年在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毕业。毕业后长期在北京钢丝厂工作。他在该厂技术科、计划科等科室任过科长职务,为该厂有关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获该厂和北京市冶金局的奖励和表扬。1986年梁碧强“下海”到广东等地,继续为我国钢铁和轻工业作贡献。1992年参加并参与领导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具体做巴中1959届校友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广州乃至全国59届巴中老归侨做联谊工作,获得归侨们的广泛赞誉,促进了海内外巴中人的团结和友谊。
  梁碧强出身子印度尼西亚小商贩的华侨家庭。自幼家庭生活艰辛,往往仅能糊口过日,九个兄弟姐妹半工半读(或做家庭手工业),互相牵扶,助父母维持生计和兄弟姐妹的学习,碧强的钢笔,都是学校因成绩优异奖励的。没有墨砚,用水泥铁盒顶替,墨汁就用旧电池和适量的水代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父亲对他的学习都要求很严,成绩稍有下降,他就要追问原因。上小学四年级时,他父亲就要他背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背后还要求用毛笔书写。碧强一丝不苟,认真做了。难怪大学学工的梁碧强至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背得滚瓜烂熟,韵味十足。碧强在学校的学习,也很自觉和努力。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观看“新中国的诞生”纪录片,他看后就主动写了观后感并交给老师。当时语文老师是小学校长熊雾星先生,熊校长看过他文章,还专门在课堂上评讲,既表扬了他,又在班上额外教大家写作文。熊校长还很厚爱,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和管理意识。他说,“比如打篮球,中锋是队里的灵魂。当中锋的,要学会分球,分好球,这样才能用集体的力量战胜对方”。受老师教诲和自己上进心的驱使,碧强从小学就当了班长。受老师的启发和教育,还在初中二年级时,他组织了北华学校校友会,并被推举为主席。从此他作为雅加达中华侨团所属的一个团体负责人,每年都应邀参加中国使领馆组织的元旦、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招待会。初中二年级开始,他还是巴中学生会的学艺委员,为巴中学生会组织同学学习和开展文娱体育等活动,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1959年高中三年级下学期,他组织了回国同学会,办理了一百多人回国前所有“出国”繁琐手续,并节约了资金,资助了部分经济困难的同学,使他们实现了回国的愿望。
  碧强是幸运的,在雅加达他读小学、中学,他都受到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回到祖国又考入首都著名学府——北京钢铁学院,从小学到大学,他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家长和学校的表扬。大学毕业后,他又幸运地分到北京钢丝厂。那里是学有所用的广阔天地,碧强在那里可以施展才智,纵横驰骋。在厂里,他相继担任过技术科科长、中心实验室主任、科研室主任、计划科科长等职,并统筹规划过厂 里 科 研 项目、生产、销售及 基 建 等 工作。
  卡玛丝制造,即精密电阻细丝,它的直径是头发的几分之一,它用途广泛,特别为军工所急需。类似产品的研发、生产还很多。如超高温、超低温的热电偶,部队急需它,那时碧强毕业分到厂里不久,他急部队所急,立“军令状”,日以继夜,和工人、科研人员一起并肩战斗,三个月内硬是搞了出来,受到本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奖励。又如手表、照相机等当时国内未能生产的黑色材料,也在研发中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有在何教授(钱三强夫人的姐姐)指导下的稀土在电热合金的研究和应用,碧强等科技人员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改革开放是东风吹拂,春雨润泽。碧强所在的钢丝厂和他的科研部门,一天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产品,名气很快向国外扩散。八十年代初,世界名牌瑞典康泰尔公司慕名而来,到该厂进行了洽谈,通过情况介绍,参观了中心实验室,该
  公司对钢丝厂的研发能力和科研力量大加赞许,很快和该厂签了合资合同。这是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第六个合资企业。
  改革开放加快了钢丝厂生产、科研的步伐。电热合金等新产品一再出现,填补了国家空白。原来进口的,现在倒转出口了。1981年的一天,在北京市副市长张鹏的主持下,北京市市政府在首都剧场召开北京市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梁碧强代表钢丝厂和北京市冶金系统单位,做了科研工作经验介绍,并获北京市科技二等奖。
  在“文革”期间,碧强遭到错误的不公正的对待,被关在六平方米的阴暗小房间里,蹲了近九个月的艰辛时光。他的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摧残和打击。房间里只有1 5瓦灯泡发出孤独而惨白的微光,没有亲人看他,“放风”都受到限制。他在那里甚至想到一死。那种滋味可想而知。说他里通外国,打电话说洋话,那是“莫须有”,绝不是“干坏事怕人听懂”,这是无稽之谈。文革时期,碧强所在的北京钢丝厂,生产形势一直较好,工厂秩序较为稳定,没有发生武斗。他所在的厂是北京冶金系统“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单位,无怪乎他当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抓革命,促生产”的20万人大会上,介绍他们厂里的经验呢!无怪乎他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两次近距离受到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并汇报厂里“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呢!从这些情况判断,北京钢丝厂绝不是“坏典型”,梁碧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反革命,这是可以肯定的。至于碧强有机会近距离见到周总理,亲聆周总理的教诲,这是很幸运的,何况是向总理汇报呢!碧强又何罪之有?!周总理的形象在华侨中是非常崇高的!
  在北京工作期间,碧强在企业经营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为职工服务的理念,给北京钢丝厂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如利用企业自留资金盖了一栋14层高的楼房,给一百多户职工解抉了住房困难。在生活上用五七工厂开支,给职工增加一点食油、水果等。
  1986年碧强“下海”到河北、山东、广西、广东等地的乡镇企业,帮助深圳等一些港、台资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他的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以及注重诚信的经营之道,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1992年后,碧强积极参加广州的华中、巴中校友会,并担任巴中1959届广州校友会的领导工作,近几年还担任广州华中、巴中校友会的副会长。严容庚、彭礼文等巴中59届同学高度赞扬碧强对巴中59届同学联谊工作的贡献。他们一致认为“巴中5 9届因为他,才有坚强的凝聚力”。的确如此,海内外59届巴中同学近20年来,经常在所在地区开展活动,并不间断开展十多次规模较大的集体联谊活动。近几年,可以说,大的集体活动年年都在举行。这些活动丰富了巴中59届同学的晚年生活,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海内外巴中学子的好评。最近我曾经在广州59届巴中同学骨干座谈会上,亲耳听到碧强在谈到做好今年大的集体活动时强调:“打电话不要漏网,都要通知到”。按海内外巴中59届同学活动筹备组的意见,广州组负责联系长江以南的同学(含上海),实际上往往超出这个范围。59届巴中同学有高度的凝聚力,除了印度尼西亚同学的积极支持外,就是碧强等同学组成坚强的核心凝聚了海内外的广泛学子。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