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11月10日 第2020-11-10期 >> 第A6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明心见性一儒商:解读伍耀辉的成功之路

红方
  2012年6月,伍耀辉应邀前往广州暨南大学讲座时合影。左起:王子昌教授、伍耀辉先生及夫人、张振江副院长。

  如今活跃于印尼华社的若干精英人物中,伍耀辉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化工领域的佼佼者,也是一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儒商。
  他系“印华心声研究中心”辅导主席,亦出钱出力,鼎力支持成立了“印尼中小企业联盟”,同时还受邀担任了华裔总会和印尼广联等多个知名社团的顾问。在工商界及华社享有一定的声誉。在许多人看来,此人身上有几个特点:一是聪明机巧,多才多艺;二是待人真诚,有情有义;三是扶贫济困,热心公益。
  2010年12月,伍耀辉在北京荣获“2010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称号,我在媒体上看到主办方宣布的有关其获奖的理由是:“从普通员工到工商界俊杰,茫茫五十载,几多艰辛;自主创业,一举成就印尼化工业翘楚,影响非凡;热心公益,为二十万贫困病患者送去福音。他是海外华商贡献卓著的优秀榜样。”
  应该说,上述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伍耀辉在工商界善舞长袖,这原本不足为奇,因为印尼华族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他还关心时政要闻,喜欢研究社会问题,勤于看书学习,而且会写文章,时常在报纸上发表大作,这在做企业的人当中就难能可贵了。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因为“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作者也都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得失,从而把写文章看成开启人类智慧的千秋大事。
  伍耀辉不是专业的文化人,但是他的文笔不错。我读了不少他发表在报章的文字,感觉其中所谈的话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说明作者是一个感情丰富而又笔锋犀利的人。佛教有一个词汇叫做“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则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此乃禅宗悟道之境界,必须是有才情而追求真善美的人,方有可能做到。
  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什么意思呢?原来,“王杨卢骆”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唐朝初年著名才子的简称。他们四个人当时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但是却遭到一些浅薄的评论者没完没了地嘲笑。大诗人杜甫看不下去了,为打抱不平写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你们(尔曹是代词,泛指:你们或者汝辈)这些人对“王杨卢骆”的文章说三道四,攻击指责,可是等以后你们人都不在了,名字也被人遗忘了,他们这四个才子的文章和名字,依然会像江河水那样万古长流。
  古往今来,世界上有多少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有钱有势,然而大家并没有记住这些人的名字,倒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仍要拜读那些流传千古的文章和作者。
  我举这个例子,并非认为伍耀辉先生的文章好像“王杨卢骆”那样出色,但相比那些只顾赚钱发家,而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老板们,他已经用真诚的人品和文字,生动记述了印尼华社正在发生的部分历史。
  那么,我这名不经典传、榜上无名的老朽,何以有资格解读伍耀辉这样的儒商人物呢?.
  当然—定是有原因啦!说说出來以资释疑:首先无非是崇拜他的人品学问,而我们又是昔日同在棉兰华侨中学读书之同学(现为棉中校友)。因为这层的关糸,我自然对他的业绩额手称庆。当然还不止这些呢.再看看我讲下面的故事吧!
  也 许 大 家 都 不 知道,其实我早已认识伍耀辉先生,虽非深交却有—面之缘。那是50(六十年代) 多年前,伍耀辉携眷迁居雅加达,并在城区华族商业中心——早市街附近依稀记得是Pasar Gelap街设立公司着手经营生意。 而我那时是在万登岸北街—间树胶出口公司任职。 由于当年电讯设备落后,别说银行不接受汇到外岛,就连打长途电话也难以沟通。 彼此远离两地,商家急需外岛公司寄来资金周转,或是外岛需款项应用很不方便,只好舍远就近,将现金交给急用的商家,靠信用打个密码暗号收条,再凭此收据到机场寻找熟悉搭客,拜托带到我们自已的公司,然后依址到该相关公司取款便万事大吉矣!从未失误过.我就是这样和伍耀辉的公司互相利用,彼此帮忙,互惠互利交易了好多年,交往甚密,自不待言。
  此种关系—直延续至1970年,我被另一家公司调派到麻厘巴板木材公司分行任职,从此长期驻扎外岛,在几处打滚谋生好多年,和耀辉隔别后从未见过面,不在话下。
  后来由于长住外岛,少回家团聚,生活过于枯燥厌烦,不过庆幸体质尚健,并颇有些收获,后来便离职告休,从而结束了长期“流浪”生涯.
  退休后, 经常在雅城海南乡团活动不愁寂寞。不料在2013年间,我代表印海总会出席印尼广东社团联合总会某届就职典礼盛会上,无意中和广联名誉主席伍耀辉碰面。
  初见时我已认不出他,反而是他先呌出我名字。我倒是—怔,经他一番说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当年的伍耀辉。 这真是:“有缘千里來相逢,无缘对面不相见”
  过后不久, 承蒙伍耀辉之垂青,惠赠两部名箸, —是丁剑先生箸作:“伍耀辉画傳”, 其二是“伍耀辉箸作 :“印华心声漫笔”伍耀辉文选集.真使我受宠若惊,感觉无功不受禄,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只好 深表谢忱!
  依我而言, 这是很珍贵的礼物, 可说求之不得,颇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概!
  花了那么多时间,详阅研究伍耀辉得意杰作之后,给予我写作能力加以充电,以及供应我丰富的写作参考资料,而获益不浅于愿足矣、谨此收笔,匆促编成此拙作,则愧感不足,有措词不当或鲁莽从事、宣宾夺主之嫌以及胡乱下定论的地方,请各位方家给予指正。尤其对对伍耀辉的介绍,若有若有失礼之处,敬希他见谅不,并不吝赐教,我当感恩不尽!(全文完)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