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1月09日
按日期查阅

香港抗疫的惊涛骇浪

香港:东瑞

  有人说香港人“怕死”,才会如此长命,世界居冠;其实说得好听和正面是热爱和珍惜生命。从在疫情中全民戴口罩,完全可证实这一点。疫情稍缓,我们几次非不得已的出门,就有意观察,街上、地铁、餐厅、超市、医院,开会,就没有见到一个没带口罩的人。五岁的孙女来我们家午睡和玩,务必戴口罩,而且一进家门,先用消毒液搓手,而未足周岁、当时还只能在地板上学爬的孙子出门也戴口罩,从来不会不习惯而用手扯下来,也许见到大人们也戴口罩的缘故缘故吧。
  特区ZF抗疫工作其实已经做得很好,工作做得细致,一些小缺点实在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计了。一月,一旦知悉疫情会爆发“抵港”,就马上启动了防疫机制。
  从最初的口罩短缺,到寄赠市民每人一个可洗用六十次的口罩,中间的四个月历经多种困难、想尽设法防控、将疫情感染蔓延风险减到最低。如,医管局大员每天下午见记者,汇报当日疫情确证具体情况。像寄口罩这样琐碎的事,仅是登记者就有二百八十万,再加上登记者代办的,可以说覆盖了几乎近七百万香港人口,这个举措非常成功。不过特区ZF抗疫工作做坏做好总是有人吹毛求疵,有人就研究口罩是否有毒,与分析催泪D是否有害如出一辙,反而对激光Q、汽油D、Z药、雨伞之类会害死人毫无研究的兴趣。
  想想非常感动和骄傲,身为香港人,香港全民戴口罩,配合了政府的抗疫,才有今天四个月来新冠确诊前前后后控制在一千余名、死亡四名、持续十几天本土零确诊的好成绩,在医院救治的大多数出院了。可惜后劲不继,好了而有一度放松,致使后来的大爆发,确诊累计四千多、死亡七十余。西方崇尚所谓“自由和人权”,多数不强制戴口罩,加上其他原因,导致确诊和死亡人数火箭式暴升。香港人在这方面做了很自觉的“顺民”,如果在国民教育方面也像戴口罩那样自觉,香港不但在抗疫方面,也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更加的成功。
  口罩抗疫情,口罩也结人情,暖人心。历史上一场流行的大瘟疫,感染人8数动辄超千万,死亡几百万,以前不理解。试看今日数字巨大、吓人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原因,多少与 抗 疫 措 施 和 效 率 有关。中国固然在抗疫上半场成绩领先不少,但瘟疫没国界,因此互相支持显得很重要。像我们家的口罩来源,二月份就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亲友的支持,那时他们还没大爆发,后来他们那儿严重,就自顾不暇了;我们口罩有多时,就邮寄支持过杭州、澳洲的朋友。最令人感到暖心的是至少我们获得来自深圳、仙游、印度尼西亚万隆朋友的问候,问我们是否口罩短缺,是否需他们邮寄?认真统计起来,我们在疫情发生的四个月中,口罩来路不少,有特区ZF每人一个的、行业社团的、同乡社团的、生产口罩厂家代理商朋友的、本港医院的,甚至楼下的保安员,因为平时俺夫人待她不薄,不理我们有没有,也会塞五个在信封里给我们。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也成了特殊时期的恩物。
  舆论实在也很重要,文宣成了抗疫的另类有力措施,有助改变许多人不卫生的习惯。特区政府除了推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的抗疫知识普及小册子外,医管局还印各种防疫知识海报,各区还设计了不少生动有趣的的抗疫须知、宅家可进行的各种家中活动。想来也和武汉封城期间的不少鼓励人心的正能量海报一样。体现了一个社会对市民的关怀。我在黄大仙屋邨就看到一幅大型的宣传牌,由四块巨大的板合成,宣传宅家可以进行的活动,都用了地道的粤语配合图画宣传,益智有趣,很接地气,暖心而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例如,宣传宅家可以天天自己入厨烧菜,大显厨艺;可以尝遍外卖各种美食;多做家务,消除肚腩;不妨多打电话给老人家;多陪陪小朋友;享受宅家的乐趣等等。
  抗疫,需要政府和民众的配合,上下一心。所有为了保护市民免受疫情侵害的举措度应该支持,而不应被意识形态化。正如专家说说的,病毒没有国界,病毒也不选择社会制度。我们应该要珍惜香港这么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不该再添乱,让香港回复其昔日的美丽容颜。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