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0月22日
按日期查阅
廖省:林越

新冠病毒借冷冻海鲜传播

——中国“深蓝”工程破三文鱼垄断

  中国的新冠疫情自5月初趋缓,国庆及中秋“双节”长假让民众感觉疫情越来越远了。不料,青岛市于10月11日却发现3例无症状感染者,当局立即组织排查检测密切接触者377人,其中核酸检测结果9人呈阳性,包括4例为确诊、5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3天内对市南五区检测全覆盖,5天内对全市检测全覆盖。
  10月20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室召开疫情发布会,将继续紧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青岛有空港、海港,必须人与物同查、同检,冷链食品的人员每5天须进行检测。青岛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新冠病毒能借冷链食品传播?人们不禁想起今年一月份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中国疾控中心在该市场的环境采样中,有33份样本被确认带有新型冠状病毒,因市场贩卖各种野生动物,或许是携带病毒的源头。如今,冷冻海鲜也成了武汉疫情的“新疑点”。
  6月11日,北京西城、丰台新增3例新冠病例,患者6月3日去过丰台新发地菜市场采购海鲜。12日晚,北京市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新发地批发市场表示,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而该产品的货源来自京深海鲜市场。三 文 鱼(学 名 Oncorhynchus)词义为“鲑科鱼,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挪威三文鱼头尖短,嘴巴像鹰喙,肉色较深,脂肪少,味道很香,肉易散,较难保存运送。智利的三文鱼头大且扁平,味道较甜,但是不香,肉不易散,容易保存。中国市场对三文鱼需求量很大,长年被西方垄断,近传西方企业在养殖、冷冻方面很多弊病,中国开始严查。
  三文鱼是冷水鱼,适合生长在摄氏16度的水域中,中国若能利用表层海水 20 米以下的“冷水团”让三文鱼度过夏季,将会改变中国深海三文鱼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8年5月4日,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在青岛交付,这座“巨无霸”网箱周长180米,高38米,重约1400吨,有效养殖水深30米,可像潜水艇一样进行上浮下潜的操作。设计年养鱼产量1500吨,可同时养殖30万尾三文鱼。
  “深蓝1号”于日照市以东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冷水团存在于夏季的黄海中部洼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水质优良,是罕见的浅水层冷水团。网箱潜水深度可在4米到50米调整,依据水温控制升降,使鱼群生活在适宜的温度层。”
  “深蓝1号”是中国第一个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也是全球首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必将开启中国深远海渔业养殖新征程。“深蓝1号”经过维修,今年 5 月将再下海。2019年7月,造价1亿多元的“深蓝2号”网箱已开始设计、建造,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春天下海,这是一个巨型的绿色能源的智能网箱,采用了中国许多专利技术,“深蓝2号”养殖容积是1号的3倍,可养殖近百万尾三文鱼,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说:“与三文鱼养殖发达国家挪威和智利相比,我国实施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具有距消费市场近、人工成本低、养殖周期短、水质好、鱼患病风险小等优势。”并开心地介绍:“‘深蓝1号’养殖的国产三文鱼目前已经长到5、6斤重啦。”不久,中国民众的餐桌上将多一道优质的国产三文鱼。他说:“我国的耕地十分有限,我们未来的高质量动物蛋白的生产地应该在海洋,建设蓝色粮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发起“海洋攻势”,打好海洋产业转型跨越这场硬仗,深远海养殖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模式,是中国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30多年来的梦想和奋斗目标。
  三文鱼的“国产化”将逐步打破西方财团在市场供应、定价方面的垄断态势,让中国能提升对入口海产品提出“质量标准”的资格及实力。同时,使新冠病毒缺少了一条借冷冻海产品传播的渠道,让中国广大民众安心生活,免于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的担忧。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