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0月02日
按日期查阅
巴中刘晋垣

咬定青山不放松

——缅怀棉兰崇文中小学黄两承老师
2020年2月与黄两承大哥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饭

  2020年9月15日下午2点许,棉兰崇文中小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用发先生发给崇文校友的信息:“黄两承老师最近健康状况很差,这几天都在昏昏沉沉睡着,这是他女儿告诉我们的情况。他女儿反对黄老师入院治疗,担心感染病毒,在此向同学们报告,我已指示保国同学跟进了解情况,尽力做好一切援救工作”。16日下午崇文中小学基金会副理事长杜保国先生传来黄两承老师已在下午3点58分与世长辞的噩耗,享年95岁。黄两承老师弥留之际,幸亏有苏用发先生贤伉俪、杜保国先生贤伉俪和棉中中小学陈慰宇校长一直守在病榻陪伴着,预先帮忙安排处理善后之事,足见师生情深意重。目送黄两承老师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苏用发先生慨叹地说:“前天黄老师还在念着崇文能否度过疫情的难关。”旅居香港卢英英校友也千里来鸿:“一息尚存,心牵崇文,想起来就眼含热泪!”。
  一
  事缘2002年,长女和黄两承老师的儿子结为连理,就这样我和黄老师结成亲家。黄老师是1957年届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生,我是2003年届文学系本科毕业生,他是老学长我是小师弟。亲上加亲的关系,他要我抛开世俗观念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称他大哥,从此我们两家相交甚笃,黄大哥学富五车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次在报刊上有发表时事评论、社论、文章时总是传真给我供学习材料,名师点拨受益匪浅。我虽粗缯大布裹生涯却也酷爱文学,就把自己的习作也发给黄大哥过目,他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予指教和点评,鼓励我要勤于泛舟书海,笔耕不辍,培养感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他还谆谆教导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总结和归纳,好的作品源于生活,真实才会感人。我们在锻炼文笔的同时也是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样写作时才能够信手拈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黄大哥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一向沾沾自喜的我无疑是当头一棒,如梦初醒。黄大哥和我这亦亲亦师亦兄亦友的感情由淡变浓、由浅入深,十几年的交往,我深深感觉黄大哥为人热心坦诚、谦虚平易、宅心仁厚,对工作勤恳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文学造诣之深厚,堪称师之教者,学之楷模。由于商务出差我频频飞往棉兰,每次远行我总是提早一天出门借此聆听黄大哥的教诲,每次他从不缺席亲自到机场接机。他带我去崇文参观,一进宏伟壮观的校舍,宽敞的走廊尽头处有一座大理石砌的石碑,中间是崇文校徽,两侧16个字金色校训耀眼夺目。黄大哥说: 这是苏用发先生在2010年亲题的崇文校训:自强不息,诚信创新; 奉献社会,文明兴国。警示崇文学子首先应自强不息,以实力诚信创业,不忘回馈感恩,奉献社会,而后方能文明兴国。其道理和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大哥细阐述创办崇文百年树人的初心和重建校舍的始末。他解释崇文学校的校徽,给我讲解崇文的意义:崇文即崇尚文治之意 ,崇 字 头 上 是 一 个“山”,崇山峻岭,有尊重,崇敬的意思;“文”是灿若文锦,秀气如恒。崇文有万众一心的靠山,汇集四方学子,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
  黄大哥有一个办学理念,他对苏用发先生提出“先求其有,后求其全。”这个口号,就凭着这个口号,2006年6月崇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用发先生率团20人到华侨大学取经,在陈进强先生的带领下和吴承业校长探讨重振棉兰华人教育,推广华文等各项事宜。返棉兰后苏用发先生无条件捐出2间在棉兰市中心的店屋为崇文华文学苑之校舍。2007年3月27日,崇文华文学苑开学,由季素彩教授担任校长。
  二
  2010年3月,苏用发先生在清明回乡恳请会上铿锵有力的说:“重建崇文中小学校是我们崇文学子的远大理想!”他当场振臂高呼率先热捐巨款,台下一呼百应掀起为母校崇文献爱心的浪花,当场筹集了150亿盾。第二天余波未平,山西葡萄园庄主陈进强先生和陈进安先生(已故)贤昆仲也慷慨解囊重金捐助,当日共筹得270亿盾。之后,继续掀起捐款热潮计获善款400多亿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崇文师生与商界乡贤众志成城在极短时间内凑足了基金建成了这座五层宏伟壮观的校舍,他为此感到骄傲;崇字下面是“宗”,崇文人不会忘记祖宗的教诲,崇文人走天下创事业,弘扬中华文化,崇文精神是众力拔山的英雄气概,是气吞山河的盖世气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大无畏精神。
  同年5月在学校占地面积1.3公顷的土地上举行建校奠基仪式,9月开始动工。2011年1月开始招生开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班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2011年7月16日崇文中小学尘埃定落举行了开学仪式。崇文以国民学校的形式办校,开设三语课程。
  崇文人才济济,精英聚集之地,德高鸿儒博学,望重热血豪杰。天时地利人和,堪称棉兰一绝。崇文学校是纯真的非盈利单位,崇文重建的一砖一瓦都是校友和爱心者捐款的。黄大哥说崇文原计划初步招生300-400人,幼儿园100多人,可是实际报名人数已经超过1500人,幼儿园600多名,远远超出了原计划的目标。崇文中小学自办学以来从不收报名学费UANG PENDAFTARAN,当时学费也很低只收30万盾。崇文缔造了好的口碑,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家长们慕名而来,学员涌蜂而至。短短的三年内取得骄人成绩,再创崇文辉煌。这些成绩离不开崇文学子和各界的热心奉献和鼎力支持,也凝聚力中国老师的无私奉献。
  三
  2015年3月30日,棉兰崇文中小学举办二期工程落成典礼。苏用发先生再次牵头以“崇文回来了!”开场,将宾主引入深思。他表示随着崇文第一期工程的圆满竣工,崇文精神也随之弘扬,崇文再一次“站”了起来,再一次让校友们紧紧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培养下一代,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出资出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活动中,苏用发先省授予赞助人陈鹤秋先生、张载村先生和陈进强先生为该校荣誉董事长。
  每次和他见面,我看着他那被岁月刻画布满沧桑的脸,他为崇文的发展,为华文教育事业日愈憔悴。可是话题一转到有关崇文的事,他双眼就变得炯炯有神,神采飞扬,激动的话语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1966年崇文被强行封校,他担任教导主任站好最后一班岗。他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拥有最珍贵的师生情谊,和叶美顺师母一起奉献了飞扬勃发的青春,度过了激情难忘岁月;他曾任棉兰崇文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会主席也见证了重建崇文的辉煌,他的脉搏随着崇文的茁壮成长而跳跃。
  黄大哥说他每天早上8点半就去到崇文学校上班,中午才回家,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后来黄大哥患脚疾步履蹒跚必须用拐杖撑着缓行,但丝毫动摇不了他那坚如磐石的意志,每天还是一如既往去崇文,听听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眷恋着崇文的一草一木。我曾给黄大哥发了一个信:“黄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他回信说:“誓为崇文扬中华,肯将衰朽惜残年”。我爱崇文学校,我爱崇文的一砖一瓦,我爱崇文的老师学生,我爱崇文的孩子们,我爱崇文的辉煌。黄大哥把青春献给了崇文,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华文教育的发展,他把崇文中学打造成为一座永不垮塌的名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着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四
  敢说敢做敢为,无怨无悔无恨。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黄大哥,您在华文跌入暗无天日的低谷,您微笑着迎来的地动山摇,犹如屹立在险崖峭壁的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义无反顾的为华文教育事业勇往直前,逆流而上。2007年11月,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特授予您为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这份逆流者的殊荣您当之无愧。2017年6月4日,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率访问团一行5人莅临棉兰访问,苏用发先生、廖章然先生、杜保国先生、黄世平先生等棉兰华社精英热烈欢迎北方亲人来访。棉兰崇文教育基机会董事会主席、老教育家黄两承老师,偕同崇文教育基金会主席苏用发先生、副主席杜保国先生在崇文中小学和华大校长贾益民教授双方进行座谈会。贾益民教授高度赞赏棉兰华人为印尼华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鼓励崇文努力培养人才,为印尼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和印尼友好合作起桥梁纽带作用。宾主洽谈合作并签署了“中国华侨大学与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合作备忘录”。如所周知,中国福建华侨大学与棉兰崇文中小学暨幼儿园及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具有密切的关系。崇文自2006年获得奖学金保送到华侨大学、广州华南师范学院、中山大学等高学府深造,至今100多位学生取得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及硕士学位,回到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和崇文中小学服务,担任校长助理、华文系教育主管及中学部教师等重要职位。
  五
  2020年2月初,黄大哥诚邀我夫妇到棉兰他家里共进午餐,我发现老人家的健康状况不如往日,握勺子的手微微发抖导致有些饭菜掉落餐桌上,我感到一阵阵心酸,幸有孝女时刻在旁细心的侍候。道别时他紧握着我的手说了一句英雄迟暮的话;“小弟,大哥可能不行了,如今不能去崇文再看一眼。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叹崇文志未遂。”我搂着他佝偻驼背的身体不由地掉泪,顿时对黄大哥肃然敬起,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变得更伟大!一句保重道别离。当我要踏出大门时,回头再望黄大哥一眼,只见他还依依不舍不停地挥手相送。孰料暌违半年竟阴阳两隔,一别竟成永诀。感叹人生短暂,感慨生命脆弱。
  两袖清风称典范,承前启后传嘉风。亲家翁黄大哥,黄两承老师,您安详的走了,您脚不好慢慢走,不要跑,让我为您点上一支支哭泣的蜡烛,约定来生,再见您亲切的微笑。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您,悄然离去,带着对三尺讲台的浓浓情谊;您,悄然离去,带着我们的无限悲痛;您,悄然离去,......当我收到女婿发来您入土为安的照片,不禁悲从中来。出殡当日小弟未能临穴永诀,扶梓尽哀而深感遗憾,回想起和您生前的相见情景又止不潸然泪下。三瓣心香吊英魂,一杯黄土埋忠骨。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胜友亲。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恩。
  亲家翁黄大哥,黄两承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您为棉兰崇文学校,您为印尼华文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桃李千万身先逝,来年忠骨留志士。黄大哥,你的伟大精神永驻,师魂不朽!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