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9月25日
按日期查阅

感谢您 !《泰华文学》

李福林

  《泰华文学》第100期刊,是一个深具历史意义的的里程碑,而她一路走来的坎坷艰辛,本身就是一部励志铭。期刊刊登之前,身为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我特别为她和自己的文学因缘,做了一份笔记。
  我爱读诗,写诗。白天规行矩步地工作,晚上书桌旁就是我心境澄澈,凝聚思想的创作时刻。寻思,萦回旋绕在浩瀚永恒的空际。寻梦,翱翔遨游在星光下的文学世界。
  但是,进入文学写作殿堂的门槛,实属不易。不仅得依靠个人勤学不辍的努力,志行高洁,尚得明白单有遗世独立的杰出佳作,如果作品无法提供读者閲读,无法表达它的可閲性,激发引导出他人认同的良善意志,那么创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个人的能力有限,去完成这种创作成果的组合,它需要一个外来导师般的辅助。1985年成立的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前泰华写作人协会)所发行的《泰华文学》,就是这个整合个人和群体价值的文学组织。但是,虚无缥缈, 我没听过她, 我们之间隔了一片大海。
  刊载文章是一种创作分享借以取得他人同观思维的方法。过去我的作品大部份都投稿在泰国世界日报湄南河副刊上。湄南河副刊编辑晶莹先生一直対我的文稿很支持。2015年,我很荣幸地受邀参加世界日报六十周年庆祝午宴,并且在湄南河副刊首页撰写一篇周年庆贺文。在那次的机缘中,我邂逅了另一位泰华文坛的资深编辑,她就是泰华作协的杨玲女士。
  杨玲为我介绍了《泰华文学》季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泰华有一份文学期刊,非正式记录己断断续续刊载半百年,重新易名 后 也 发 行 了 20 年(1999)。《泰华文学》是泰华作协主要的期刊,搜集着历年来所有会员的著作。作者们学识渊博,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词,赋,评论,小诗磨坊(林焕彰先生),小说,微型小说(代表刊物有:司马攻,梦莉,会长们主编的《微园》)……,文情并茂。
  国外华语教育不普及。图书,报纸,杂志,华文学习资料稀少, 很难想象长期旅居海外的华文作家们的艰苦创作环境。我最终在《泰华文学》第78期(2015),发表首篇诗作:《久违,素馨花》。 接着不断地续投,作品一再刊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得到泰华作协的书面通知,正式将我纳入泰华作协会员名册。
  《泰华文学》好像一条河,孕育着流域生态。她没有黄河雄浑的波涛,也没有湄南河广布的支流。但是她事实上已经沈默地流淌百年,在远离祖国,经书匮乏的异乡,在耳濡目染母语弱化的陌生环境,她始终坚守以故国的语文发行期刊。除了华语,这份坚守还超越年龄(岭南人在九十余岁高龄,依然作品缤纷);超越国界(屡次在国际文学大赛得奖,2018年在印尼举行的金鹰杯,阡陌的‘幸福来敲门’一举夺冠);苦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刘舟的《异域烟尘》除了描写前泰北孤军史,尚有森林土壤保护开发的经验和建议;......《泰华文学》人材洋溢,不胜枚举。
  《泰华文学》像夜莺,更像思乡的杜鹃,日夜吟咏,沥血呕歌,始终坚持原旨,在异国传承中华文化,一代一代地,河流蜿蜒,源远流长。
  感 谢 您 ,《泰 华 文学》!我谆谆不倦地创作。每次作品刊登都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即使最终我仍会回到空虚和孤独的原处。但是,一个季节后,我知道您会再次归来,叮咛我,一起出发前进!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