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9月19日
按日期查阅

沙漠上的仙人掌

棉兰:晓杨
王锦松(原载《联合早报》)

  早期在祖籍国家乡生活动荡,导致许多同胞纷纷外流,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下南洋”是怎么样的辛苦?对我们这辈土生华裔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又怎么能体悟到祖辈们当时冒着生命危险坚辛的航程、苦痛和无奈呢?父亲从福建南来此地生活,当年,老人家每当与同辈共一艘船来的乡亲们聚在一起聊天就有许多共鸣与契合,对故土有着浓厚的眷恋和情感,思念亲友心切。前辈们讲到同一艘船来南洋的,即使无亲属关系都会当成至亲的亲戚,互相串门往来血浓于水相待。饭后茶余对月叹息,身世飘零孤独如流星,望着浮云感慨,长夜漫漫星河耿耿,这儿离开家乡好远好远呀!日夜思念故里的愁绪,可以领略出父亲内心的萦怀,仿佛也看到他老人家凄楚忧悒和无奈。也许我第一代本土出生的华裔,对乡土观念情怀会比好几代华人后裔或者娘惹与峇峇浓了一些。
  我们这一代学龄时期因为印尼国家政治起了风波,导致华文学校关闭,学习华文受到各种阻碍和禁止,小部分人士对中华文化比较眷眷执着者在恶劣环境的大沙漠,犹如一株小仙人掌依然靠空气雨露阳光和微薄的养分生长在荒山原野保留着根,虽然受到限制,但仍然在这块土地生存下来了。
  朝代更迭,执政领导换新,经过一段漫长的黑暗终于迎来了曙光,32年后政府解除学习华文禁锢,本地华族同胞挣脱了枷锁解除镣铐松绑桎梏步出囹圄。祖籍国两岸在2001年开始外派对外华文教学师资培训派遣专员过来辅导海外华裔同胞学习华文,在这青黄不接亮红灯快“断代”的危险急迫时刻,我们扛起了“继代传承”工作的使命。多少的华裔同胞热血沸腾拯救语言文化传承献身出力,身为一名华裔有责任义务教导同胞维护文化,薪火相传代代流芳。文字语言在本国新秩序朝代受到摧残和伤害,似一双小女孩的脚用布缠裹束缚萎缩了32年,现在解开缠布三寸金莲要阔步跨前,有很多困难和障碍。
  2001年3月份棉兰印广日报刊登广州暨南大学由马跃团长率领专员来棉兰举办华文师资教学培训十天。尘封了32年,报名人数爆棚踊跃,自己人事关系不佳,虽然是经过考试录取人选,经过了考试我还是名落孙山,都因为自己才疏学浅文化水平不足和家父的面子不够大,连站在窗口旁听都受到别人白眼成了扫帚星。授课老师眼光四周打量,隔着玻璃窗听不到声音,透过板书交流我还是可以听懂课程内容,眉目传情心有灵犀一点通,专员还私自提供些资料给我学习。当时中印两国刚缓和僵局了32年,关系刚复苏,我不应该为了一桩小事情让友族同胞耻笑华族的不团结。承办单位以我申请表格里没有在校任职原因不录取,不过很多家庭妇女很幸运被录取了,社会有时就是只有强权没有直理好言。我好几次进入了课堂又被单位负责人叫出室外,只好又站在窗口旁听。历史上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蔺相如都能忍受廉颇的霸气,我这点小小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不要为了小事情与人家过不去,天无绝人之路。十天的课程总结起来就是分成: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法这些开端入门。当年八月十七日台北“侨务委员会”也外派了专员做了五天的巡回教学活动,课程不相同,不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主题: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教学方法切入点。挖空心思这一次我总算可以正式跨入课堂安心上课了。那段好几次被叫步出教室的烙印,我经常都会伴着琵琶练习学唱“长恨歌”,曲调委婉哀怨,长长短短也恨了19年,再哀伤凄怆楚楚也得不到同情与可怜的,何不开朗转调学唱进行曲呢!学习和经验就像收集邮票慢慢逐步增加和累积成多元丰富。每一年的两岸师资教学培训活动我都会尽量拨冗放下工作参加学习,也尽量争取机会赴两岸参加研习活动。限于各种问题方面,名额确实不是太多,也要轮流分配给其他地区的华教人士,我算很幸运争取到赴厦门、福州、长沙和台北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活动。教学需要自己搜集资料,把华文功底知识掰开揉碎,深入浅出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无定法,学习有步骤和方法。今年全球疫情严峻,暂时无法赴两岸参加研习会,也无法举办活动参访。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培训教学活动开始改为通过网络视频交流。第一次由印尼雅加达巴中校友会承办负责联络中国首师大主办单位,雅加达巴中校友会林主席凤英女史;文教部陈主席美致女史是本届单位主力军,还有王燕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协助鼎力完成任务培训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主办单位中国首师大院长韩梅女史;李副院长秉震先生;主任康阳先生在2020年9月9日雅加达时间6.40分通过腾讯会议在网络视频开幕与大家相会,印尼全国各省市华教者线上研习,参考了16天的课程表,内容还蛮丰富多元,相信将给印尼全国各地华文教师增添许多学识。
  当初接获信息,我费尽周折通过苏北想参加都无法报名,通过雅加达、万隆和泗水同仁也几乎得到相同的答案报名人数众多无法接纳了。原本是没有希望了,突然与一位朋友聊起他说他已经报了名,可是他工作时间抵触,恐怕无法跟着课程学习,我就征求他的意见可否把你的名额转换成我的名字?他答应了,不过,他不晓得需要如何办理,在哪个部门更换名字的手续。没关系,我一向来做人是不插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性格,现在有了名额我再与承办单位要求更改名字一下,我相信单位是可以通融也很乐意协助的。再次厚着脸皮向承办单位拨电话,单位听了很洒脱就给我加入了群聊组里,我的希望有了转机,也有了生机,这次咸鱼翻身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不怨恨当时四处碰壁没有办法帮助到我报名的朋友,我也了解僧多粥少名额有限的情况,听说,这次有500多位报名,很多人没有机会跨入会议室门槛。我很同情那些争取不到名额爱学习的同仁。我在2001年曾经一样没有跨入教室参加活动听课被拒绝于门外的伤痛与失落感。
  我们海外华裔与祖籍国都是血脉脐带相连的,曾经断绝失去联系32年,华文在本地有些语用已经开始产生变化转移的趋势,因为缺乏规范的语用指导,形成了与当地主流语言融合混淆使用,没有严格去区分出来,例如:“一杯热茶”,本地华人会说“一杯(烧)茶”;“请稍等候”,这里说成“请等一下”;“不要紧”很多人说“不用紧”;“上哪儿去?”本地使用“你要去哪里?”“随意你”本地会说“喜欢喜欢你”;“不知道”和“不懂”;“理解”和“了解”混淆使用等等,这样下去交流上会带来很多阻碍和困扰,今天有机会接驳回这条主轴线,需要赶快纠正华文谬讹和不正确的使用法,希望祖籍国继续举办接下来的网络视频活动来挽救这片曾经荒芜了32年的华教工作局面,赶紧架桥铺路,早日完成一带一路的高铁通车,搞好经济保家卫国,深深地企盼。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