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9月08日
按日期查阅
万隆:高鹰

震撼印华文坛的回忆录

——喜读容子自传体回忆录《百年记忆(上集)》

  当时,我就读万隆清华中学初中,写作刚起步,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黄毛小子。我很幸运,因为当我的语文老师是响当当的印华作家秀农老师(笔名),他是一位爱国教师。曾特别给我介绍认识在万隆华侨中学任教的犁青老师(笔名),当时他的名声已享誉海内外。在他们两位影响和熏陶下,使我开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由于犁青和秀农都是出名的诗人,很自然也使我学起了写诗。
  当时诗人秀农告诉我,若有新作可投到泗水的《大公商报》,容老主编《萌芽》的副刊。从此我又幸运地与《萌芽》及容老结了缘。开始把诗文投到了容老的《萌芽》去了。
  记得当时我把较满意的抒情诗《我要像一只海燕》投寄给《萌芽》。没多久便登了出来,这给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那时,万隆华校中学生爱国热情很高涨,在万隆中华总会领导下,经常开展印中两族群的友好活动。记得当时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义务劳动。一次是参加疏浚芝都连河的义务劳动,事后我写了一首马雅科夫斯基式的阶梯诗《芝都连河写下了降书》,也很快在《萌芽》上刊出;另一次是,万隆侨中、清中两校师生,浩浩荡荡乘数十辆车到普瓦加答镇,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疏导芝大隆河的义务劳动。我们在工地整整住了一个星期。这次的义务劳动,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最难忘和最美好的回忆。当时我写了一篇特写《震撼世界的喜讯》。描写工地上的一天夜晚,正当我们酣梦中,有位老师意外收听到了来自北京电台的震撼人心的喜讯: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颗自己制造的原子弹!这一喜讯立即传遍了近百人宿夜的营房,整个营房骚动了起来,大家听了无比的振奋,长时间地互相拥抱、欢呼地跳跃起来,我们高 兴 地 整 夜 不 能 入 眠………..
  容老从事编辑工作的七年间,我备受关怀和厚爱,每次几乎及时将我的拙作刊出,有时还进行点评,对写作刚起步的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我将永远铭记心中,感恩不尽。
  容老不愧为一位好园丁,他曾语重心长的说过:“作为园丁,不但要爱花,也要有培育花种的责任。”
  著名印华作家夏之云对容老作了高度的评价:“容子(容启正)——一个文化战线上默默耕耘的资深老报人、老作家,用毕生的执着和热情,把写作和创办报刊、编辑杂志,当着岁月的守望和人生的奉献。开辟文化园地,提供写作平台,作为园丁,勤勤恳恳培育写作幼苗,更是对生命的追求,年年岁岁,他的脚步,在充满荆棘的赤道荒野,和寂寞漫长的文化道路上,不为名,利,默默耕耘,留下了巡回的跫音。用迎接朝霞旭阳的活力,为园圃小草小花的幼苗,尽心灌溉,催生促长,让他们在文化沙漠里,茁壮成长,以翠绿的的生命之苗,摇曳华夏文化的魅力风采,在千岛大地傲然怒放!”
  此外,容老在从事编辑工作的同时,也不忘记培养编辑人才,早期有天涯、采莲和阿焦,后期最突出的是《千岛日报》的副刊编辑范忍英等人。
  最后谈谈“乌云密布的日子”。
  这一部分内容,似乎与容老的《百年记忆(上集)》脱节,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容老所处的文化环境,不能孤立地存在,文化与环境或时局的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时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百年记忆(上集)》回忆录中,对时局的发展和变化,如:“十号总统法令”和“九卅”事变的历史,有必要结合起来叙述。 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