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9月01日
按日期查阅

抗战记忆不灭,侨乡精神永存

二战老兵遗物如旧
飞虎队纪念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回顾抗战岁月,有苦痛,但也有更多值得我们传承和铭记的东西。为了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近日,江门市网络文化协会组织全国主流网媒追寻江门抗战印记采访团走进江门活动。
  江门不仅是著名的“中国侨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且
  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和值得铭记的抗战精神。除了国内抗日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侨乡人民也作出了卓越贡献。“飞虎精神”永
  存采访团首先来到了台山市石花山风景区的飞虎队纪念亭。其对面的纪念牌楼两边的石柱上以“飞虎”二字撰一对联,上联“飞行中缅亚洲威震”,下联“虎逐倭寇名扬天下”。飞虎队纪念亭,于1991年3月建成。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美籍志愿大队”。在其招募的200多名飞行员中,华裔飞行员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台山籍的飞行员最多。这批飞行员驾驶着画有插翅飞虎的队徽和鲨鱼头型的战机,屡次打败日本空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被人们称为“飞虎队”。此外,飞虎队还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把大量军用物资从印度送到中国,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活动中,采访团还视频连线了远在美国的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博士,了解飞虎队有关事迹及发展历程,并通过走访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飞虎队展区,近距离接触华侨为支持祖国抗日而购买的债券,飞虎队队员捐赠的军装和奖章,各种关于华侨抗战的资料和物品等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勾勒出历史的原貌。
  “目前,博物馆内收藏了关于飞虎队的文物过千件,每一件都是当年台山籍队员使用过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运用大量的文献、历史图片、文物实物图片、视频,图文并茂地展示台山籍华裔队员伟大的家国情怀。”该博物馆原馆长叶玉芳说。
  二战老兵遗物如旧
  8月26日,采访团在潮庆村村小组长黄尔启的带领下,来到了黄君裕的故居。黄君裕祖籍台山大江水楼潮庆村,于1938年移民美国波士顿,1943年参军。1944年6月6日,黄君裕所在的部队参加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后转战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黄君裕还获颁紫心勋章、铜星勋章(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等9枚勋章。
  “君裕为人比较低调,之前他一直没和大家讲过二战的事情,我也是后来通过别人才知晓的。村里出了这么个英雄,大家伙还是很骄傲的。”据村民介绍,黄君裕帮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村前的那条路,就是他牵头组织大家捐赠修起来的,而那条路现在仍是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
  抗战老人忆开平南楼
  “南楼七壮士”的悲壮故事一直都被人们熟知和铭记。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急于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撤退的水上路线。南楼虽小,却控制着潭江的三埠和赤坎河段,是日军撤退的水上必经之路。为扼守潭江,保护南楼,司徒煦、司徒遇等在内的七壮士依托有利地形坚守10天9夜,最终弹尽粮绝被捕牺牲。
  在南楼旁的百年榕树下,当年战争的亲历者、今 年 已 经86 岁 的 司徒 亮 如 数家 珍 般 为采 访 团 讲述 起 了 那段 烽 火 岁月。“七壮士 均 为 华侨和侨眷,他 们 都 是自 发 地 组成 抗 日 志愿 队 回 国杀敌”“七壮 士 英 勇善战,曾经多 次 击 退来 犯 的 敌军”“七壮士 誓 与 南楼共存亡,把枪支砸毁,只 留 下 刺 刀 ,准 备 肉搏”......再忆那段岁月,老人热泪盈眶。
  这些旧遗址、老物件和纪念亭都诉说着五邑华侨华人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战争的印痕或已逐渐模糊,但这股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早已植根这座城市。(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