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24日
按日期查阅

苏州园林之勿营华屋

泗水:小苏姐姐

  去苏州,不得不看园林;看园林,不得不深入过往人文。
  置身亭台楼榭之所,流连假山真水中间,不必羡世间浮华,当化声色为虚无,忆园林盛衰,品真味人寰。若此,不枉苏州园林盖世之美,江南文质之历代沧桑。
  苏州园林,给人第一震颤是平凡无奇得令人回味悠长的入口小门。
  每个园子的门都是文字无法描述的、令初探访者难以置信的平淡普通。岂不知,高雅厚重的江南文化便从这扇超乎寻常的小门渐渐开启,让人真真切切领略,什么是低调的奢华。
  苏州园林中,最负盛名拙政园。其次留园,历史烟尘中几易其主带着书香的奢华。而,最具悲情意味是同里退思园。
  拙政园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时光中见识的过往亦厚重。唐代大诗人陆龟蒙在此居住过,元朝为大弘寺,明朝到御史王献臣之手。
  仕途失意归隐苏州的王献臣购得拙政园,着手修建园林,期望在此颐养天年。天不遂人愿,园子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一夜豪赌将老爹拼了性命建成的园子输给一个姓徐的人。
  十赌九诈,徐姓男人用妓女加酒将王献臣之子灌到头昏脑涨,诱导他以拙政园作赌,用事先准备好的骰子“赢”下拙政园。
  世家子弟如何敌得过赌场老千?验证了那句老话: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拙政园以凡人镇不住的威严,很少有人能沉醉于她的温柔乡,花团锦簇处,皆是人间翻云覆雨的刻骨沧桑。
  相比拙政园的高端诡异,留园有些烟火气。
  始建园主,明万历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世,园所渐废,后由清代乾隆期吴中东山刘恕所得。在刘恕手上,这所园子大放异彩,取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战火纷飞,多少建筑在兵乱中惨遭破坏,寒碧山庄奇迹般留了下来。同治年间,辗转到常州盛康之手,将其更名“留园”,期望这所园子永久留存人世间。
  盛康即大名鼎鼎盛宣怀之父。留园在盛宣怀手中声名大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称为“吴下名园之冠”。直到今天,盛家子孙仍万分伤感回忆童年时代留园给他们的记忆,恍若梦中。
  繁华的梦,不做为好。得而复失,空留一世伤感惆怅。
  退思园历史相对较短,也不复杂,但却相当悲情。
  和所有封建传统文人一样,清光绪年间,官场失意的任兰生回到故乡同里历时两年建造退思园,退思之意,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1887年,退思园竣工,主人任兰生1888年撒手人寰,享年50。
  《朱子家训》说:“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自古以来,父母皆期望子女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岂不知,能够光宗耀祖的孩子,基本属于祖宗和国家,做父母的平时连摸都摸不到他;所有女人都期望夫君官居一品,却早有女子感叹:悔教夫婿觅封侯。
  华美的屋子从来不属于个人,若德行不够深厚,华屋建成时便是自取灭亡日。王献臣是,任兰生是,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亦是如此。耗费毕生财力精力建成的华屋,自身能受用的,极少。最终归于社会,供养于大众......
  常为任兰生惋惜。他太年轻了。他是老百姓口中称道的好官,仕途一直比较顺。47岁遭人弹劾,郁郁寡欢回到故乡同里建退思园,49岁退思园竣工,50岁挥手人间......
  这些封建文人啊!一生在儒家经典里摸爬滚打,道德学问都用在官场,一丁点没用到人生最适合的地方,至始至终没得“格物致知”真意。
  人的肉身,能承载多少物质?超出天地给予,超出德行之外,只能拿命来换。这一点真理,多少人嗤之以鼻啊!
  妙馨第一次去退思园,25岁,领着5岁的儿子铭哥。5岁的铭哥已经非常机灵,在苏州大街小巷跑得欢,还会挤公交。小小人儿总能挤到座位,然后笑盈盈看着最后一个上车必定没有座位的妈妈,非常自豪把座位让给妈妈。
  七岁看老。那时,妙馨就知这个孩子是不用人操心的。
  铭哥婚后住的小区有别墅群,他跟老婆陈大牛每天回家必从别墅群穿过。妙馨也从别墅群穿过,看院子里的绿植和花。妙馨跟他们说,爱情有了,别墅也会有的。
  一个人,享受人世间什么样的供养,全靠德。没有德,即便达官显贵也难逃命运的颠倒惩罚。而,假如没有书香只有奢华,那是多空虚的烈火喷油转瞬即逝的短暂虚无。
  堆金砌玉的华屋和整齐宁静的书房,妙馨坚定不移选择后者。物欲、情欲、纵欲,一切欲望都是难填的深壑,到死不知足。能给人幸福圆满的,是可锦衣玉食也可淡饭粗茶的那份开阔与豁达。而人,终不可被物欲淹没。房子,安身之所,有书有爱即可。写于泗水开明三语学校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