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22日
按日期查阅

以书籍奉献民族——玛萨贡

Murtini S.Pendit

  在印尼国内,在玛萨贡于 1990 年去世之后,2000年初工商业部部长尤素夫·卡拉(Jusuf Kalla)授予玛萨贡“印尼零售商协会奖”(Aprindo Award),以表彰逝者在印尼现代零售领域的开拓精神和维护古农阿贡公园的热忱。作为保护生存环境的倡导者,古农·阿贡书店获得了2000年的“保护环境使者奖”(Lingkungan Hidup Kalpataru)。
  不过,驻扎在“民族觉醒大楼”近19年之后,伊达尤基金会不得不搬离此楼,因为这栋历史大楼的管理权从地方政府手中转移到了中央政府的文化教育部。文化总局随后将“民族觉醒大楼”改造为“民族觉醒博物馆”。
  基金会管理层决定使用古农·阿贡有限公司位于马腰兰拉查瓦利路(Jalan Rajawali)的仓库作为伊达尤基金会的图书馆和藏品放置地。于是,伊达尤基金会于1992年搬走了 所 有 藏 书 和 文 献 资料。由于存储空间变得窄小,部分文献资料被放置在盛都尔区(daerah Sentul)租借的房屋内。由于数年未得到妥善管理,雨季房屋漏水,很大一部分的文献资料遭到毁坏而无法挽救。
  伊达尤基金会并没能够长久使用位于拉查瓦利路的仓库,因为1994年古农·阿贡有限公司也需要使用这个地方。这时,阿里·沙迪京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将位于珍巴卡·普蒂路(Jalan Cempaka Putih)的房子提供给基金会使用。一年后,伊达尤基金会将收藏品搬至古农·阿贡有限公司位于格拉末·温都(Kramat Buntu)的仓库里。1995年,新建于奎唐街13号的伊达尤大楼竣工后,伊达尤基金会搬至大楼的第三和第四层。
  当年的倡导者虽已离开了人世,但伊达尤基金会的活动却没有因此而停止。玛萨贡的长子布特拉·玛萨贡(Putra Masagung)领导的基金会管理层依然在为提高民族智慧的理想而奋斗。尽管许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开始发展并满足了大学生们的需求,但伊达尤基金会依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阵地。
  不过,在坚持了将近15年之后,基金会管理层决定终止伊达尤基金会的活动。基金会收集了40多年、当时已达数十万册的藏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其价值无法估量。为了保护这些收藏品,管理层决定将其捐赠给几家有需求的图书馆。一部分收藏品捐给了国家图书馆,后者随后将部分藏品发往布里达(Blitar)的苏加诺图书馆。苏加诺大学图书馆也获得了赠书。
  2005年6月1日,伊达尤基金会公布了第037号管理层决议书,大规模终止与伊达尤基金会职员的工作关系。自此,在将近40年秉承创始人的理想,为数千名大学生和普通民众提供图书服务后,伊达尤基金会的图书典藏和文献汇编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结束语
  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玛萨贡表示,他信奉印度教,因为他的奶奶来自巴厘。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改信伊斯兰教,因为他坚信伊斯兰教更为理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更为坚定,他渐渐减少了在商业界的活动。1986年7月1日,玛萨贡正式退出古农·阿贡有限公司,随后致 力 于 伊 斯 兰 教 的 传播。他在一些地方宣教,吸引了许多信徒。
  玛萨贡成立了九大圣人基金会(Yayasan Walisongo)。基金会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管理他建于雅加达格维丹街的阿贡·阿拉夫清真寺(Masjid Agung Al Araf)。不过,他依然通过图书来表达他对宗教的热诚。他开了一家九大圣人书店,售卖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书籍、影像乃至录音带,因为他坚信书籍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他还在吉特鲁布(Citeurup)准备了一块约20公顷的土地,用来建造包含医院、学校和清真寺等的伊斯兰教中心。不过,建造伊斯兰中心的理想在他临终前并未来得及实现。
  在某一时刻,每个人终将面临生命旅程的终结。1990年9月24日,哈吉·玛萨贡去世,享年63岁。
  玛萨贡坚信,书籍是民族和民族性格塑造的重要载体之一。他一生奉行这种信念,在图书界写下了他的历史。书籍,无论呈现怎样的物质形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民族而言,都是人类思想观念和生存印迹的集体记忆的容器之一。书籍,还是抗拒遗忘、冷漠和愚昧的工具。这正是玛萨贡一生奉献的价值所在。(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一册·完)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