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05日
按日期查阅

疫苗将是新冠病毒疫情赈灾的救星吗?

雅加达:王平
王锦松(原载《联合早报 )》

  自今年年初以来疫情的风波以及给人们带来死亡与病痛的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终止。疫苗的研发和成功的试验似乎带来了一丝光芒,难道真正的救星即将来临?到了那一天每个接受过疫苗接种的人是不是不必再每天提心吊胆跟死神擦身而过?
  讲到疫苗接种我们将联想到熟悉的“打预防针”、“种牛痘”等名词,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够这样有效的为人们预防疾病呢? 疫苗的发现和免疫系统的被发现,离不开天花、牛痘的历史。至少三千年前天花已经出现在埃及,在中国出现在晋朝时代,到后来流行很久,大概到唐、宋朝人们终于发现了它的规律,只要得过天花存活下来的人,终生不会再患上。于是古代的医者做试验,让感染天花不太严重的患者与健康的人接触,有的人穿上患者的衣服,以得到不致命的感染后对于天花则有了抵抗力,这成为中国最早的免疫学朴素的试验之一。到了明、清时代出现了更进步的“人痘疫苗法”,就是将症状较轻的天花病人皮肤上的痘取下晒干磨粉,让没有得过天花的人吸入鼻腔,这种疫苗法效率非常高。
  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1796年发明了用牛痘作为免疫接种以预防传染性很高的天花病毒的方法。牛痘症是由牛痘病毒引发,该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亲”。詹纳从口头传说中知道,挤牛奶的少女一般会感染到牛痘但不会得天花,詹纳便将少女的牛痘里的液体注射给一个农民的儿子珍姆斯,不久珍姆斯得了不严重的病,六周后珍姆斯复康,詹纳又给珍姆斯注射天花病毒,而珍姆斯并没有感染到天花,詹纳的实验成功了。
  用康复病人的血浆输给病毒患者的原理也是相似的,如果用康复者的血浆输给健康的人也会达到治疗和免疫作用。这种治疗方法首创,是于1890年德国科学家 Emil Von Behring和日本科学家Kitasato Shibasaburo将白喉和破伤风病菌注射到动物身上,这些病菌却激发动物血里的抗体,然后将已经存在抗体的动物血清取出后注射给白喉和破伤风病人,果然这些病人给治愈了。后来这种治疗方法也被其他科学家采用,用动物或康复病人的血浆治疗各种疾病。
  当时在中国的医生们用被治愈病员的血浆输给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得到很好的疗效。因为血浆里面有打击过同样病毒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犹如面对“手下败将”的“战士”,同时也激发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去战胜病毒。
  此外血浆里还有许多支援患者的营养如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荷尔蒙、脂肪等致使患者很快得到复原。
  那么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不是新冠病毒疫情赈灾的救星呢?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疫苗就是答案,但走向那个地步的道路还漫长,因为从政治、经济方面不是每个人,每个集团都是有诚意要拯救人们摆脱千百万生命危险的困境。疫苗的研发对印尼来讲虽然有重大意义,但实际上这个在赤道线上的热带千岛之国在疫情方面的情况并不严重,多半发生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城市,没有大幅度蔓延到广阔的渔海农乡。一些黑商、不法群体却夸张病灾局势制造假象,浑水摸鱼从中取利,把新冠疫情这个有关人命的灾难当作商机,巴不得紧张的状况延续下去,把人的生命当儿戏。越来越多的见证传说,被检测为阳性的无症状者,因为他们不太相信检测效果,到另外的诊所再做检测时查到的结果是阴性。
  最近发现很多无症状冠状病毒感染者,也许这是第十几代病毒,已经不是像半年多以前初发时那么凶猛,感染给身体抵抗力较好的人因此只感觉稍有不适或完全没有症状,如果做血检可能其M免疫球蛋白(IgM)已经开始下降,而G免疫球蛋白(IgG)已经开始上升。遇到这种状况可证明这个人一向以来的饮食模式是正确的,如果坚持下去就可能达到真正的痊愈。相反的一旦这个人知道自己感染到阳性病毒,虽然没有症状却自作紧张,认为必须多饮多食以增强体质,而且又乱吃营养品甚至接受输液,反而给身体增加负担则很有可能病状突发。那么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他人危险吗?如果被传染的人是抵抗力强的健康人的话,可能也将成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最好是自行隔离居家正常做事,不必过分恐惧一直躺在病床上,只要不传染给别人就好。
  过怎样的健康生活以便往后跟冠毒共处时安然太平无恙?每个人想使自己健康,往往认为应该吃少点肉、油煎食物、糖等,那些年轻时代吃的饮食物,到了中、老年身上更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反而被减少或戒掉,取代的是身体不太需要以及很难消化的植物类食物,认为大量进口水果、蔬菜、果汁和水会变得更健康年轻,誰知道进口这么多分量的东西大大超过身体器官的本能,消化系统没有足够的消化液、胆汁、胰液用于灭菌、抵消不良因素、消化碳化物、帮助吸收营养等。到了中、老年时器官功能开始下降而吃喝的容量却比年轻时代更大而造成负担,结果是弊大于利,体重增加、肚子大、脚肿、走路艰难、血红蛋白(hemoglobin)降低、血压和血糖增高等。不论男女老少想保持健康,其宗旨应该是吃“少而精”,而不是倾向于吃素食而贬低食物的质量。我们一餐仅吃一百克牛肉就足够制造血液的营养,包括制造抗击病毒的白血球原料。但是如果我们吃植物蛋白类食物如黄豆等,则需要很大的容量才能造成足够的血红蛋白,况且不能供应血液里需要的其它如荷尔蒙、白血球、维他命等因素。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和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疫苗是用各种病原的微生物,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特殊抗体等,抗体被激发后如果人体接触原病菌,免疫系统就会依循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原病菌的伤害。
  疫苗一般分为两类,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防治,接受者为健康个体或新生儿,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患病的个体,接受者为患者。疫苗又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各种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批次。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还在试验阶段,目前世界各国研发这种疫苗的试验还在进行,据说截至2020年七月中旬已经有166种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但愿不久的将来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能够实现,让世界人民尽快度过新冠病毒灾难的黑夜,早日迎接光明的到来。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