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7月29日
按日期查阅

云上江苏物华天宝 运河文化人杰地灵

——记江苏侨办2020云课堂、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

  2020年7月20日,北京时间下午四点整,江苏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开幕式在钉钉平台盛大开幕,全球万名华裔青少年、华校领导、教师、华社贤达,在线参加了开营仪式。
  这是江苏省侨办通过钉钉平台继“中华文化云课堂”后开展的又一项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大运河文化的精彩活动。此项活动从7月20日至8月18日连续30天不间断举行,免费带领全球华人华侨、华裔青少年遨游江苏名胜,学习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传统工艺。
  转眼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已经开展一周了,每天下午北京时间四点,海内外千余名华人华侨和华裔青少年欢天喜地聚集在营地钉钉群,跟随老师一边游览一边学习。首先开场的是南京营。开营第一周,南京营老师带领大家参观秦淮河边的贡院,感受中国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游览中山陵,聆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教诲;徜徉秦淮河,学做金陵花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死难同胞,折叠紫金草为死难同胞祈福;天佑中华,望、闻、问、切贴近中医脉搏;心存感恩,修学情深义重感恩礼......南京营给全球华人华侨华裔青少年呈现了原汁原味的高端中华文化盛宴,四海同心,全球华人华侨华裔青少年在老师引领下倾情修学,收获满满,作品颇丰。精彩感人的学习视频和作品上传到营群,大家互相鼓励,互相赞叹。
  在千余人的营队里,上有八十高龄海外华校校董华贤,下有黄口小华裔,大家齐聚在江苏侨办搭建的云端学习平台,感受中华大家庭温暖,接受大运河高雅文化的熏陶浸染。
  江苏侨办云课堂的开设为疫情期间世界华人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习路径,为中华文化传播、江苏风貌向世界展现打通了新路径,效果喜人,令人赞叹!
  云课堂上,中国民族舞蹈、中国书法、古诗词鉴赏、朗诵习作课、传统手工等带有核心中文文化特色的课程、授课专家教师标准的普通话,高超的授课技巧,得到世界各国华人交口称赞。在这一系列文化盛宴背后是江苏侨办各级领导的辛勤付出。他们为中华文化传播不惜余力,为大美江苏走向世界废寝忘食,从网络平台的搭建到文化活动的精心策划,到世界各国华人华校的联结聚合,每一环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他们是身居国内心系海外的文化使者,是联结海外华人的红丝带和贴心人。大美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杨严先生、李艳李安妮女士等江苏侨务战线诸位领导给了海外华人华校诸多支持、诸多帮助、诸多感动。
  感恩中国,感恩江苏。让我们怀着虔敬的感恩来共同领略江苏之美、大运河文化的灿烂辉煌吧,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欢迎世界各地喜欢江苏、热爱中华文化的华人华侨、华裔青少年加盟欢聚。
  中国江苏的历史自水文化里启幕——江淮之上,古运河边,无数文化名城星罗棋布。南京、苏州、常州、扬州、徐州,千年繁华与沧桑,在大运河畔笑看岁月更替,迎来送往。好了,请跟我来,沿着大运河,信步悠游,一路领略古运河边文化名城风采——
  南京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寄物咏怀、藏而不露,可称得上是南京的印版记忆。
  南京是个不动声色让人留恋的城市。历史曾在这里有多辉煌,就曾在这里有多悲壮。无论是帝王之气,还是悲情往事,都一样不动声色地掩映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山川河流之间,呈现出六朝古都的温润质感。与北京相比,南京是温和的;与上海相比,南京是厚重的;与广州相比,南京是淡定的;与西安相比,南京是清丽的。南京已故画家朱新建说,南京是中国的中国。某种意义上,南京当之无愧是最具中国气质的城市。
  南京与大多苏南城市比,装腔作势和势利劲儿都要少一些,对外地人也开放包容得多。无论富人穷人,在表面的粗枝大叶之下,一些细腻的值得玩味的东西挥之不去地在南京人的生活里流存下来,称之为金陵雅韵也好,还是民国遗痕也罢,只要在这城市的梧桐树下慢慢走几条街,这城市特有的灰绿色的苍茫历史感,就会扑面而来,仿佛一路走进了古老中国的血脉记忆中。
  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
  白发苏州已经 2500年。左边是园,右边是园。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
  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人画。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苏州城参差坎坷的魅力。
  这就是苏州。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苏州。中国的苏州。
  在庆祝苏州建成2500年生日的1986年,苏州迎来了再生的青林。1500年前的盘门修复,成为全国唯一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寒山寺钟声悠扬,虎丘塔雄姿牢固,唐伯虎新坟落成,白发苏州焕发新风貌!苏州更加苏州!
  观前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彩灯装饰得月、松鹤二楼的姿影、办喜事的新人、闻名海内外的苏州佳肴,此番盛景,令人万分感动。
  苏州的小巷令人神往,弹词、苏昆、苏剧、吴侬软语......迷人的庭园,每一棵树与它身后的墙都使人倾倒。一切的一切让人常常分不清,雅致的苏州人究竟是生活在硬邦邦的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编织的神话里。这神话的世界比真的世界要小得也要美得多。她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茧的人不忍去摸她碰她亲近她。
  一双饱经忧患的眼睛见到苏州的园林还能保持自己的威严与老练吗,他会不会觉得应该给自己的眼睛换上纯洁的水晶?留园、遇园、拙政园,每一座园林都给人一种沉淀、一番遐想。苏州刺绣,沉静的极致美。苏州的菜肴,明亮的喜悦。苏州的歌曲,不设防的温柔。苏州的园林,恬美的诗情。苏州的街道,宁静的梦幻。
  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扬州
  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扬州,一个人杰地灵、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丽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它陶醉。
  天气晴朗夜晚,皎洁月光洒在扬州城每个角落,秀美、柔和、宁静、优雅。夜色斑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静静享受着宁静夜晚。
  托一壶清新淡雅的香茶,与左邻右舍围桌而坐,谈谈闲话,拉拉家常,清风为舞,明月相伴,真是无限惬意。信步于小秦淮河边,或漫步于瘦西湖畔,随处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的气息和花与树的清香。月光洒在瘦西湖上,给这美丽人间又增添了几分迷人风采。透过月色,朦胧沉醉中似乎听见箫声,不禁令人浮想联翩:那长发飘飘手执玉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桥上和着晚风轻轻吹奏。此刻,水边垂柳低低拂着水面,湖水在小桥下堆起层层涟漪......这温馨的气氛笼罩在扬州城上空,弥漫着,升腾着,成了数百数千年的永恒。
  常州
  三日横山反覆看,殷懃送我惠山前。
  常州更在横山外,只望横山已杳然。
  ——【宋】杨万里
  常州,作为江苏三虎之一的城市,有着3200多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情怀。“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常州留下厚重一笔,让常州成为革命圣地,人文圣地。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常州历史上留下一笔,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精忠报国之士岳飞也和常州有渊源。这些文人骚客构成了常州独有文化,独特风韵。
  勤劳的常州人用双手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好多美食。双桂坊美食街又令人垂涎三尺的大麻糕、虾饼、芝麻糖、蟹壳黄、银丝面、马蹄酥,令八方客流连忘返。常州是那么繁华、那么充满自信。
  老有所养,公园里一群群老人正在伴随着音乐跳着欢乐舞蹈,脸上洋溢着欢乐。幼有所依,孩子们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归来……常州人用双手把家园打造得那么和谐、那么欢乐。
  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馀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宋】苏轼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徐州有灿烂多元的文化。一国之历史,是一国之灵魂;一方之文化,是一方之精神。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集萃之地。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黄河文化、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徐州交汇,哺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一大批文臣武将,为两汉文化的产生铺垫了地理温床。这一区域文化经过汉王朝的统理、演进、发扬,同时吸收、融汇各种文化精髓,形成了以汉朝文化为母体、汉族文化为主体、汉字文化为载体的大文化体系,为内涵深厚、哲韵悠长的中华文化奠定了根基。
  徐州地锅鸡,是一道徐州的传统名菜,根据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微山湖地区的地锅菜改良而来;蜜三刀,是徐州地区特色传统风味小吃之一;八义集羊肉汤,是徐州邳州市八义集镇的特色美食;徐州辣汤,是徐州特有的传统小吃,是由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彭祖所创,至今也有4000余年的历史。
  说不尽的大美江苏,道不尽的大运河灿烂文化,再次恭请喜爱江苏、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您一起在云端相聚,云上江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值得您一而再再而三地流连忘返。
印尼泗水开明三语学校中文部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