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07月02日 第2020-07-02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移民第一代面临的焦虑

品山花(印尼)

  在印尼生活将近四年了,对以后是否移民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心里已有了不少焦虑。我们最大的焦虑是怎么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国家,还有就是孩子们教育的问题。
  先来说说我们夫妻俩的焦虑吧。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
  印尼是一个千岛之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文字和语言是统一的,我们就把他们的语言叫做印尼语吧,就如我们的普通话一样。全国各地都使用这个语言,当然各地也有自己方言的。在印尼,大部分年轻华人会说英文,本地人会说英文的比例不高;能说中文的华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年轻的华人和本地人会说中文的非常少。
  为 什 么 先 说 语 言呢?这个跟我们关系最为密切。比如说你去饭店吃饭要说印尼语,去市场买菜也得用印尼语,网购也得用印尼语,跟保姆沟通也要用印尼语,汽车维修保养你也得使用印尼语……很多很多地方用英语解决不了问题,不会说印尼语有时候会让你很着急。还有不会说印尼语,你会发现很难融入这个国家,更别说融入到他们的主流社会。
  印尼是一个宗教国家,每个人都要有一个信仰,华人有的信佛教,有的是基督教。我参加的是一个以说中文为主的基督徒聚会,参加的人都是华人和中国人,每个礼拜六晚上聚会。聚会时大家会带上一份自己的拿手好菜,吃饭期间大家互问友好,聊聊近期生活或工作的事情;饭后唱诗歌,听牧师讲道,再小组分享,整个过程差不多两个小时。从我参加聚会到现在,不管是工作中或是在生活中,都得到了教会朋友不少的帮助,也算是在异国他乡的一道暖流。这也算是我主动融入这个社会的一种途径吧。
  当然在雅加达也有中国人自己的圈子。比如很多福建人都是从一个地方来的,他们就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圈子;也有很多在印尼有亲戚朋友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圈子,不然怎么过呢?成年人的焦虑不单单在工作和养家糊口上,还有社交圈的。这个焦虑主要特点是语言,大家往往都会找自己最熟悉的语言环境去结交自己的圈子。
  再来说说孩子的教育,这也许是大家最焦虑的。整体来说,印尼的教育是大大不如中国。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缩小差距呢?
  我们家的情况是:一个孩子四岁多,目前上幼儿园;一个一岁多在家玩。我们考虑这个问题好几年了,最近才达成了一个共识:当孩子们以后上学以后,就按照学校的步骤走下去。但是在家里,我们得给他们补习中文。有人会疑惑,我们夫妻俩都是中国人,还有必要补习中文吗?
  这里需要解释下,因为孩子们在印尼生活,在学校都是用英文和印尼文,跟朋友们聊天也是英文,上网看电视也是英文居多,说中文的情况比较少。还得考虑当孩子慢慢长大后,跟我们交流可能会变少,如果不从小打下良好的中文的基础,越长大,学习中文就越难了。
  再且,会说中文和深刻了解中文又不一样,有些外国人可能会说一口中文,但他可能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知道中国的诗词,书画等等传统文化艺术。但就是这些才是中国人的文化载体,也是真正能能体现中国人智慧的地方。学习其他的语言和文化,只能作为一种工具,将来为自己或为祖国服务。
  作为老师,我知道这会占用孩子们很多课外时间,但不得不做,最好的办法就是紧跟国内的语文教材,跟国内的孩子们同步学习。我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能够认识到这点。
  都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文大放异彩的时代。但在海外出身成长的孩子,唯有让他们从小掌握好了中文,长大后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这样才不愧于作为一个中国人。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以后的任务就更加艰巨了,但心里的焦虑也慢慢变少了。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