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4月27日
按日期查阅

从选材、构思、视角到文字和完成

——以东瑞三篇获奖小小说为例

  照相馆就在大马路和横街交界处的转弯。木门很残破,除了馆主上班。每天发出悉悉索索锁匙钻锁孔、然后“咿呀"的一声的开门声,到了一天将尽再次重复之外,不再有任何其它声音了。
  最令人魂销的是傍晚时分,太阳的余辉照在照相馆外面的橱窗,反射出残黄的余辉,与橱窗内泛黄的、四角卷起的旧照片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天然的怀旧色彩,也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野了。”
  开头就为全篇小小说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
  接着写老板对照相馆的回忆,交代了照相馆的变迁,越来越差,到了需要处理或结束的时候了。老板是不舍得的,除了是“祖业”外,还因为照相馆有着辉煌的岁月,有着对社会的贡献,曾经拍摄过后来被星探发掘成为大明星的女孩。我看过资料,香港影坛后来独当一面的明星,如林黛(李宗仁秘书程思远的女儿)、萧芳芳等都是在这类照相馆拍过照的。小小说中我写了这情节,只差了没有具体点名。老板的不舍得,还表现在卖掉是住宅,不是照相馆,他宁愿搬来照相馆住,也不愿意保留原来的住宅。住宅是唐楼,不值得多少钱。他不忍心照相馆在自己的手上卖掉,情愿留给儿子作为结婚礼物(在老爸眼中,照相馆是他最心爱的),以后才卖掉!他有说不尽到不舍,也有死亡的预感,他叫儿子为他在照相馆拍一张半身像,是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照片,处女照成为了遗照,一周后,他果然去世了。写到这里,我想到了香港城市和其他城市对旧行业、对老建筑的“保育”,也想到了要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结局,最好是逆转的惊奇结局!我这么写:“老板死后半年,小新接到爱护文物事务署的署长的电话,约他商谈有关收购“转角照相馆"的事宜。他们开价一千万,修葺后会向公众开放,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历史几乎将近一百年的古董照相馆,在现代都市里已很少了,观赏价值很高。小新认为对文物的保存和流传有益,没有异议。
  这样,父亲对他的结婚贺礼,除了一个新楼的海景单位外,还有一场盛大体面的婚礼晚宴。新婚夜,他愧悔交织,流下了男儿泪。”
  这个结局当时没想到引起了读者的各种不同的解读。刘海涛教授认为“照相馆”意象和丘老板形象是时代转型和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意象储满了太多的历史内容和审美情感。····· 小说表现生活和历史的那种沉重,表现复杂情感的现代价值”,文友中,有强调“作者以深沉的笔调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在那个时代中生活过的人们心中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保留历史点滴的重要性”(晓星),有的强调“?时代在不断地前进,一般旧事物在新事物的兴起后,如果没有改进,总会被淘汰。我们不应太执着于守旧,应该不断学习新事物,充实自己来增加自己的知识,才不至于在新时代中掉队。”(念娟)我读过网络上的问答题,说本小小说也写了坚持的价值,旧文物因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往往也同时附带了与其相应的商业价值,读者的不同解读,是我创作初衷的一种意外。
  《转角照相馆》采用全知观点,我就是叙述人(上帝),无所不知,方便我描述父亲和儿子的心理活动,文字朴素但细致,简单但隐含,有景物描写,有回忆流动,有对白,有细节衬托,有留白,写得比较用心,处处用心尽力。
  《从铁门缝隙看孙子》:一个家庭的割不断的血缘
  这一篇比较简单和容易,简单是指人物的模特儿就是我自己,情节和内容也是根据我自身所体验的。从第三叙述角度来写,也就是“他”(爷爷)的视角来写,叙述口气严格把握在他“爷爷“的视角来展开,可以造成比较真实和集中的效果。(三)东瑞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