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2月01日
按日期查阅

水之灵

  

吃过晚饭,我们相约到西湖边散步。夜色之下,张灯结彩的游船把湖面压出一片波光粼粼。忽然,音乐从天而降,眼前的湖水腾空而起,在红绿黄蓝紫的彩灯晃射下,如仙女散花,形成一道变幻如梦的水帘。夜幕下的西湖,竟如此多姿多彩,这是我四十年后重游杭州西湖的第一印象。
  记得当年漫步西湖,断桥倒影,柳枝拂堤,三潭印月在阳光下恬静地浮躺着。如今的西湖,多了声色电光,同样是景美如画的湖水,却多了几分妩媚,多了几分水的灵动。
  我忽然觉得,杭州就是一首明媚的诗篇,而诗眼,正是这灵动之水。
  果然,随后市侨办安排我们这些来自海外的作家、媒体人到杭州属下的建德市、淳安县采风,所到之处,所见之景,真是“无水不欢”。
  建德的梅城,正是三江交汇之处,这座千年古镇,因水而盛,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历于此,写下著名诗句:“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不正是点出了以水润物,以水养人之妙处吗?
  当我站在江边新修整的城墙上俯视滔滔的江水时,就有一种大江东去的历史感。新安江、兰江、在此汇入富春江,奔腾不息泻向下游的钱塘江。这江水,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历史的见证。
  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这条江水可是贯通浙皖两省的水运大动脉,徽商商路的枢纽。可以想象,这里宋明鼎盛时期,络绎不绝的商贾乘船而至,夕阳西下,只好落脚此处,歇息添粮,如今我们脚下的城门,正是当年的码头,处于梅城的中轴线。正对着的大街,如今还是青青石板路,两边复原了一排排雕镂门窗的特产店铺,一座座古朴风韵的功德牌坊。而当年更是商铺、客栈、酒肆、会馆林立,是严州府的核心地段。对了,梅城,只是民国年间(1939年)对建德县城的命名。而唐宋以降,清末民初,它都是以严州府自傲。
  过去的州府,下辖数县,严州府衙门,就设在这个建德县城。建德之名,源自三国吴王孙权封其功臣孙韶为“建德侯“,镇守此地,勉其建功立德。如今的州府遗址,仍保留着城池格局,街区肌理,但却早已褪净铅华,不复当年的繁华了。时移势易,如今的梅城,不再是州府,不再是县城,而仅是1700年历史的古镇了。
  其实,新中国初期,梅城仍是州府规模,那时叫地区专署。后因修建新安江水库,富春江水暴涨,城墙外的一条大街被淹没了。建德专署随之撤销,建德县城也搬走了。三江交汇的梅城,因水而改变了格局。但建德有了三条高速穿越、三条高铁交汇,梅城再度雄起也是指日可待。一个地区的变迁,有其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及主客观的影响。一个时代的发展,也尽在不言中。
  寻水溯源,我们赶往新安江,下榻在芳草地乡村酒店。那里环山抱水,翠绿掩映。赶紧爬上石阶,放下行李,安坐在小木屋的阳台上,近伴鸟鸣虫吟,远眺富春江水,天地一色,烟水迷濛,宛如置身于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不错,他的传世之作,就取材于此。也许,他端坐在某块石板上,借山之势,汲水之灵,挥笔绘就这人间仙境。
  陪同的侨办领导说,这里就是新安江的下游,千岛湖的边缘了。
  千岛湖!我心头一振,这正是此行的重头戏。当初听说侨办的采风行程里有千岛湖,我就决定放下一切,先要完成此行。
  千岛湖,我儿时的教科书里并没有,那时只知道新安江水电站。出国以后的1994年的某一天,在报上读到一条新闻:台湾一个旅游团24人及6名船员2名导游在千岛湖被劫杀,凶手伏法。于是,千岛湖一夜之间闻名于世。我自此也有了“千岛湖”这个概念。来到这里我才明白,千岛湖其实就是新安江水库。
  新安江水库,当年是为了给上海及华东地区供电而兴建,如今已没有蓄水发电这个功能了,转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84年水库改名为湖,因有一千余座山头浮在库区水面上,遂叫“千岛湖”。这千岛湖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在墨绿色的山林和翠绿色的湖水之间,有一道赭黄色的落水线环绕,宛如一条逶迤的金腰带,捆绑在岛与湖之间。我们从湖中的一座山头俯视,一湖秀水,岛屿如翡翠,星罗棋布,极其壮观,富有图案感。
  水库也好,岛湖也罢,水就是这里的灵魂。知道吗,行销全国的“农夫山泉”,闻名遐迩的“千岛湖啤酒”,就是取自这个国家一级优质水体的千岛湖源头活水的深层。入樽山泉,百分百是水,酿制啤酒,也是百分之九十是水,拥有“天下第一秀水”的生态酿造资源,加上现代经营理念,这两家本地产业,何愁不获“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呢?
  引领我们参观啤酒厂的郑晓峰厂长,一脸的自信,也带点调皮的笑意。他的啤酒厂,其实也是一个啤酒博物馆,一边在酿酒,一边在展示酿造流程,展示啤酒的历史文化。楼梯每上一级,都闪动着啤酒的品牌,墙壁上每个世界名酒商标,按一下,就会跳出品牌的产地、历史与酒性,这都是郑厂长的灵感,也是他的视野。酒厂对客户度身定做,转向小众化、个性化生产,这也是郑厂长的创意,他的经营之道。所以,千岛湖啤酒能远销 22个国家和地区,能在国际三大精酿啤酒赛事之一的布鲁塞尔啤酒挑战赛中获大奖。厂长请我们试饮,体验醉意。在各种口味里,我选了冰镇黑啤,一杯下肚,甘醇可口,沁入心肺,真个是“味道好极了”!
  郑厂长说,技术含量、经营策略很重要,但水质也是关键。千岛湖啤酒是原生态啤酒,也是中国硕果仅存的原产地啤酒。它取水于湖下30米深层。千岛湖的水,得天独厚,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饮用水标准,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
  千岛湖的水,果真是“神水”?当我乘坐游船泛舟湖面之时,便领略了其中的奥妙。整个千岛湖,大约有58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三十多米,最深达一百多米,据说有三千多个西湖的水量。这么大的水源,难道就不会被污染吗?当地人是花了什么心思的?
  在游船发动之后,却停滞在湖边一个浮台状的设施旁边,轰鸣作响了好一阵而没有开出,我好生奇怪。船长解释道,这个浮台设施,叫“污水回收中转泵船”,正将游船上的生活污水抽上去过滤去污,输到岸上处理,不让污水排入湖里。湖上的所有船只都经过改造,出航前都必须作这样的废水处理,这是一个环保措施。
  放眼望去,一泓碧绿的水面果然没见什么腐草杂质漂浮。在这个GDP当道的时下,当地人能有这种不火不躁的环保意识,注重生态效益,真是千岛湖之幸了。山体的石英岩质、河床的不透水岩层,常年保持17度的水温,还有极其重要的环保意识,使千岛湖的水格外纯净醇厚。
  游船破浪而行,水波荡漾开去。人们纷纷挤在船头船尾的甲板上,取景于湖上千姿百态的山峰。而我的目光却从山头往下延伸,沉入水中。冬日的阳光下,湖水显得格外幽深,看不穿碧绿的水层。但我知道,这水下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有着数不清的古物。记得前几年,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中央电视台和浙江卫视联手做过一个水下探秘节目,在这千岛湖水底下拍摄、直播。昏暗的水下,随着潜水摄影师的镜头,呈现了古城门、古牌坊,还有庙宇宗祠、徽式宅院、坛坛罐罐,简直就是远古的海底龙宫。画面令人震撼。这是考古新发现吗?不,这可是五十年前29万浙西人衍生不息的家园啊!多年以后,作家龙应台首次回到家乡淳安,徽杭古道的新安江,已由弯弯川流转身而为万顷碧波的千岛湖,她惟有伫立湖边,念想水下母亲的祖屋,追思安睡湖底的先人。
  千岛湖,准确的说,是1078座山头的湖。这些山头底下,躺着淳安、遂安两座县城、27个乡镇、1377个村落,30万亩良田。为了修建水库,1959年政府一声令下,新安江畔的纤夫、船工、村民、茶农,坚定决绝腾出了家园,迁往浙皖赣等地安置。当时的口号是“多带新思想,少带旧家具”,“肩挑人扛送移民”,极富时代色彩。我不知道当时人们撤离的具体情景,不知道是否有人死活不肯走,是否有人讨价还价,但依依不舍、含泪告别、一步三回头的场面肯定不少。那是他们千年的乡土呀,在国家特别行动中,波澜不惊,说走就走,何等的悲壮——情感之悲怆,精神之壮烈!为了新中国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水电站,他们作出了多大的奉献啊!
  也许是走得太仓促了,在截流蓄水之前,没有搬迁保护,没有推平清拆,一切几乎原封不动。如今沉睡在湖底的淳安县城(贺城)、遂安县城(狮城),反而因此而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也避开了这些年岸上的大开发、大拆迁的浪潮。这两座两千年历史的汉唐古城、尤其是浙西小天府狮城,4里城墙、5座城楼、11座牌坊,在湖底基本完好。那些古塔拱门、堂馆书院、因“祸”得“福”,屹立在水下,甚至一些屋柱雕梁、楼梯窗櫺也没腐烂,拂去墙上的淤泥,雕刻的字迹仍清晰可辨。根据以往经验,建筑长期浸泡水中,隔绝空气,更能保存更长时间。我忽然想到,假若能开辟水下观光项目,乘着小潜艇逛“水底龙宫”,那该多有趣呀,一定眼界大开!
  听说也不是没有人起过这个念头。已有开发商造好了小型潜艇,因文物保护的技术原因而没获得官方许可证。也有科学机构试验建造一条水中悬浮隧道,游客可进入隧道到湖底参观古城,方案还在论证模拟中,一时难成。还有人建议把整个古城用沉箱密封起来,抽干里面的水,使其水落石出,让人实地观赏,但技术条件似乎又不允许。看来,千岛湖水,魅力无穷,还有不少兴趣之点呢!
  这水,是民生之源,是生财之道,还有别的吗?当我观赏了当地的大型情景歌舞剧《水之灵》之后,忽然有所感悟了。
  这台由央视春晚编导打造,由150名艺人在立体全景水舞台、3D数码影像展示中,倾情献演的一小时节目,演绎了千岛湖的前世今生,演绎了新安江水库的缘由,演绎了淳安人的奉献,史诗般的悲壮,叩人心弦。当舞台上那哗哗喷涌的流水,如青龙从天而降,落入池中,水花飞溅到观众脸上时,真让人有种亲临其境的梦幻感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朱熹名句的意境,被生动呈现。是啊,有源头活水,生命才能不息,有源头活水,心境才能清澈。
  最具创意的,我认为还是出生于淳安的明代大学士商辂,还有淳安县令海瑞的戏份。他们穿越百年时空的心灵对话,意味深长。商辂被称为“三元宰相”,为人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因而仕途沉浮。作为淳安父母官的海瑞,勤于政事,量土地,平赋税,疏浚河道,修筑水坝,对上司送礼也只送米酒,因而得罪贪官御史而被弹劾降职调离。在商辂庙里,海瑞请教前辈的为官之道,商辂行吟:以民为本,清水无香。上善若水,万物不争。显然,这两个“同病相怜”的清官,深谙水之道,水之灵。清纯的水无色无味,天然质朴不张扬。滋养生命之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洗涤污淖的德行。水的魅力,不染纷华;水的灵魂,源远流长。
  因水而兴盛,因水而无畏,因水而秀美,在千岛湖,我沉浸式的领略了这种钟灵毓秀的水文化。
  作者简介:澳大利亚知名华文作家,悉尼资深报人。祖籍广东大埔,生于广州,北京大学文学士。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1年底移居澳大利亚。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