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01月30日 第2020-01-30期 >> 第A6版:综合新闻
按日期查阅

以笔为戈的战士——郭德怀

作者: 欧阳春梅 (Myra Sidharta)
郭德怀著作封面

  宗教书籍作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郭德怀愈加热衷于对宗教的研究,作品带有浓厚的精神性和思想意识色彩(详见第一部分《郭德 怀 —— 三 教 的 推 崇 者》“Twee Tek Hoay: Penganjur Agama Tridharma”)。他翻译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书籍,如1936年翻译的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 的 《 鲁 拜 集 》(Rubayat)、1935年翻译的《孔子传》(Hikayat Khong Hu Cu)、1934年至1935年翻译的《古代爪哇的佛教》(Agama Buddha di Jawa pada Zaman Kuno)、1935年翻译的《薄伽梵谭》(Bhagawad Gita)和1936年翻译的《伊斯兰教简介》(Keterangan Ringkas tentang Agama Islam)。从他的阐述中,我们很难看出他信奉哪一个宗教。看起来,他自己也难以抉择。他更倾向于做人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比较研究。这与布拉瓦茨基夫人(Madame Blavatsky)在1875年发起的通神学运动趋向一致。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郭德怀在年轻时跟随一位荷兰教师学习荷兰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这种学说。通神学的首要原则是主张万宗归一,万物同源,所有宗教揭示的真理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他认为,产生和发展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之下的各个宗教只存在形式和外在的区别(Oey, 1989:220-253)。
  当意识到土生华人社会正处在身份认同的危机,特别是对文化和宗教的认同产生困惑的时候,郭德怀撰于是写了许多关于“华人宗教”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书籍。为此,他甚至出版了《三教月报》杂志,并在其中刊登了许多关于华人宗教的文章和见解。
  当时,有许多华人皈依了基督教。郭德怀对华人背离自己的宗教和文化感到十分惋惜。例如,他们必须扔掉供桌,而供桌实际上是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畏,而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拜神。在1940年的小说《康乃馨的故事》中,他批判了那些改信其他宗教的人,还抨击了那些劝诱他们改信宗教的人。小说的主人埃尔娜(Erna)不愿意改信其他宗教,而她的姐姐却在一个传教士的甜言蜜语之下改信了宗教,后来还嫁给了他。除夕晚上,埃尔娜偷偷地买了一束康乃馨来装饰供桌。谁知,供桌却被她姐姐搬到房子旁边。神奇的是,当她姐姐家遭遇火灾被烧得一干二净时,那张供桌却安然无恙。
  后来,郭德怀还为这部小说写了续集,而续集出版后就和其他出版物一起被存放在仓库里。在这个故事里,他想说明的是社会大众对蕴含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书籍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阅读轻松的、大团圆结局的故事,如一些通俗小说。同时,他也否认了他从写作和发行宗教书籍中获得暴利的说法。在对话中,他还说他出于善意写了许多书,这些书在发行之前都被放在供桌上供奉祖先。这些书都存放在仓库里。

待续(152)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