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4月05日 第2022-04-05期 >> 第A3版:综合/广告
按日期查阅

福建侨乡的侨胞心灵驿站:“疫”起护“心”

  4月2日,郑迎春在“开心聊天屋”介绍她从事公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情况。 中新社发 廖珍妹 摄

  中新社漳州4月4日电 作者 张金川 廖珍妹
  “有一女学生,原就有轻度抑郁症状,因疫情在家被母亲责骂,再次引发抑郁。经过心理疏导,现在她状态平稳。”
  “还有一个案例,当事人因被隔离而情绪暴躁,产生极端想法,主动要求心理辅导。”
  3月11日福建省漳州市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漳州市芗城区侨联侨胞心灵驿站站长郑迎春已接待了近50次电话咨询,还多次开展线下心理咨询,帮助缓解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以健康心态积极抗疫。
  “疫情期间的心理咨询量增长不少,有时半夜了,我们还在线上接受咨询。”郑迎春4月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郑迎春的爷爷是印尼华侨,她的父亲出生于印尼,小时候回到祖国定居,从华侨大学毕业后在漳州任教。身为一名归侨侨眷,郑迎春受父亲的影响,也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早先为语文老师,后转岗学校心理咨询师已十几年。
  平日里,郑迎春和侨胞心灵驿站的心理咨询师们致力于引导侨胞侨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被称为“开心老师”。疫情下,现年53岁的郑迎春“疫”不容辞,出任芗城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心理干预组负责人,带着她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一起守护着“疫”线上的心理健康。
  芗城区政府已成立“心理危机应急专家组”,并建立了100人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应心理辅助。郑迎春说,有时半夜也会接到任务。
  采访中,郑迎春向记者列举了疫情期间咨询较多的几种情况:孩子在家不上网课,迷恋网游不听劝,家长大打出手;居家接触频繁,夫妻关系紧张;工作受波及,经济来源减少,引发焦虑;密接者隔离倍感孤独和脆弱,失眠又暴躁……
  “疫情让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容易引发躁郁症、焦虑症等。”郑迎春认为,人的内心需要积极适应外界变化,爱护自己的心灵,让身心健康;要学会对自己说爱、对别人表达爱,这非常重要。
  助人的初心、解决问题的快乐,让郑迎春颇有成就感。她表示,无论是否疫情,人和社会,都需要被更多的爱包围,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更幸福。
  杨惠卿也是侨胞心灵驿站的一名心理咨询师,经常和郑迎春搭档,配合默契。她说:“疫情期间,为了解矛盾的源头,我会让来访者在吵架前用手机录下吵架内容;经过拿手机、按录音这一举动缓冲,不少人架也吵不成了,矛盾也淡化了。”
  “人的心理都有盲区,但是盲区不是病,通过及时疏导、转念,是可以避免问题扩散的,这就是心理上的‘治未病’。”杨惠卿希望大家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确保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应对疫情”。
  当下,随着封控区、管控区陆续解封,民众的生活也慢慢回归正轨,但疫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依旧不能忽视。
  “亲爱的身体,我非常爱你!我会一直陪着你!你很安全!”郑迎春说,这三句爱的守护“咒语”,可经常对自己说,可助人获得爱的能量。
  “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肌肉渐进式放松,运用化解愤怒的技术,透过愤怒看到自己的需求......”她也建议,主动学习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尤其情绪期时要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能压抑自己,多向亲朋好友倾诉。“如果自己无法调整,可请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