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1月18日 第2022-01-18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从哈萨克斯坦想起李白、冼星海

廖省:林越

  哈萨克斯坦西部曼吉斯套州的液化天然气价格1月1日突然暴升一倍,点燃了民众心中积累的不满情绪,导致阿克套、阿拉木图等城市发生抗议集会。政府试图控制局势并承诺降价,但抗议却在国内外反政府势力的蛊惑及操作下,迅速于5日演变成大规模骚乱。
  阿拉木图市枪声和爆炸声不断,市政府大楼被围攻并纵火,前总统官邸等重要机构遭袭击,市内多家商行、餐厅被洗劫。专家表示,液化气价格上涨引发不满导致多地骚乱只是表因,其背后还有经济利益、政治图谋等多重因素。外部势力的介入毋庸置疑,“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激化矛盾,使事件持续恶化,继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相关的小道消息满天飞。”
  哈国内政部7日通告称,在大规模骚乱及冲突中殉职的执法人员已上升至18人,其中2人甚至被暴徒残忍地斩首,748名警察和军人受伤。与此同时,有3000多名犯罪分子被逮捕,26名武装暴徒被击毙。被捕的暴徒中有不少是特意从邻国赶来的外籍人士。
  在哈国总统托卡耶夫要求下,俄罗斯领导的集安组织维和部队马上飞往哈境内,对恢复局势稳定起了关键作用。总统宣布:“各地区已基本恢复宪法秩序”,由于“恐怖分子仍在使用武器搞破坏,因此要将反恐行动进行到底,直到激进武装分子被彻底消灭”。
  哈萨克斯坦总检察院15日向外公布,日前发生的骚乱导致225人死亡,包括平民、参与袭击的武装分子以及19名军警人员,还有数千人受伤。司法部门已就各类犯罪行为刑事立案546起。局势已定,以阿拉木图市为爆点的骚乱,被称为“流产的颜色革命”。
  说到阿拉木图,我不禁想起市内有条以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1999年11月中旬,冼星海大街命名和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缅怀这位在艰苦的反法西斯战争时代为中国及哈萨克人民谱写伟大曲章的著名音乐家。碑上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文:“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还刻上冼星海的简历及他创作歌颂哈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
  冼星海于1940年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翌年6月德国纳粹侵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流落到阿拉木图;举目无亲、贫病交加。1942年冬,当地乐师拜卡达莫夫见到怀抱小提琴的冼星海,并收留了他。把冼星海当做家里成员,和他共同分享有限的食品。
  这段时间,冼星海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并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22首哈萨克民歌。拜卡达莫夫看重冼星海的才华,把他推荐到科斯塔纳当音乐指导。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阿拉木图往科斯塔纳。在艰苦的巡回演出中患上肺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莫斯科。
  因当时冼星海用的化名是“黄训”。冼星海逝世后,拜卡达莫夫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还注明“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从街上接到家里来的黄训,就是中国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这为两国人民的友谊留下一段佳话。
  《亚洲周刊》第4期刊载邱立本的文章《李白、碎叶城,历史的月光》写道:“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是碎叶城,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一带。自从哈萨克斯坦的政变风暴传来,大家对这个看似遥远的国度忽然有了一种文化亲切感,似乎在那块危机四伏的土地上发现了李白温柔的历史月光。”“一带一路梦想沿着李白故乡的月光延伸到欧洲与全世界。李白的诗,气势磅礴,折射唐代知识分子的宽广视野,扩大到全球化高度,不但抒发汉民族的情怀,而且找到一个多元化维度,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人性关怀。”
  中国游客近年在碎叶城附近发现一些自称为东干人的族群,说一口陕西方言。据考证,他们是清朝同治年间移居当地,祖上是一群陕甘地区的回民。哈萨克斯坦开设五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喜欢学习中文。当他们朗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可能才发现李白是“碎叶城”老乡。我们期盼历史的月光,可以照亮两国发展的大道。
  距中国新疆霍尔果斯仅三小时车程的阿拉木图是哈国最大城市,近年城市基建快速发展。浩浩荡荡的“中欧班列”经过哈萨克斯坦视驶向欧洲,是反华集团极想勒死的咽喉要道。哈萨克斯坦平定了骚乱,愿这里永远升起李白故乡的明月,响起冼星海雄壮的乐章。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