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1月08日 第2022-01-08期 >> 第A3版:综合新闻
按日期查阅

感性曲风藏激情 传统乐器觅灵感

——专访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伊斯坎达先生
伊斯坎达先生
在巴厘岛Padma Legian音乐厅个人演出
采访中
和叔叔Noorman Widjaja 一起一起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与上海爱乐乐团合作
  

伊斯坎达先生(Iskandar Widjaja)作为2013年作为亚太经合会议官方论坛的开幕演出者,并经常与柏林爱乐乐团、雅加达 Aula Simfonia、特拉维夫歌剧院、香港大会堂共同巡回演出;同时以独奏者的身份与悉尼交响乐团、德国交响乐团和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瑞士罗马交响乐团、华沙、慕尼黑及上海爱乐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足迹遍布五大洲各大顶尖音乐厅。近日,伊斯坎达先生在Padma Legian 音乐厅开展个人专演后,《国际日报》巴厘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问:您是如何走上小提琴的职业生涯?
  答:当时3岁和母亲在德国看了一场儿童古典音乐会之后得到了人生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对此迷恋不已。11岁时,有幸在德国Hanns Eisler音乐学院成为了Werner Scholz的学生,后来 又 从 师 Joachim Hantzschk ;后来2003年转入柏林艺术大学斯特恩音乐学院。此外,出生在音乐世家的我有幸每日被音乐所熏陶:在苏加诺总统时期其祖父Udin Widjaja编作的曲目在整个印尼无人不晓,叔叔是世界著名指挥家Noorman Widjaja,母亲为一名芭蕾舞蹈演员。
  问:为什么您演奏的曲风大多悲感伤情?
  答:因为首先我个人觉得此曲风一般比较"亲密",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虽然曲风相似,但每首歌始终围绕自己的主题,让听众能从弦音中从不同角度重新目视、思考和探索生活来产生共鸣。有时候我用自创的歌词与经典的曲调结合进行演奏,希望此人类之声更加有力地去传达万事万物由内至外的灵魂。
  问:目前多场演出都涉及到对儿童基金项目的筹款和捐助?
  答:我觉得自己是一位幸运儿,能有机会接受世界上最顶级的音乐教育,因此希望用有限的能力来帮助身边更多需要救助的儿童。目前,我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参与到一些亚太地区儿童的教育项目;还与印尼最大的媒体集团 Kompas Gramedia 合作为街头儿童提供乐器和课程资金。
  问:2022年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答:虽然出生并在德国柏林长大,但我的根还是在印尼,希望今年能有机会与更多印尼的当地音乐家及如加麦朗等传统乐器进行合作。至今,我已经发行的六个专辑,今年打算发行我本人最喜爱的巴赫音乐家并融合一些东方禅宗的静谧之风,并打算命名为《Bach & Zen >>。
  问:能否描述一下您最常态的一日生活?
  答:一般清晨起来会进行一些有氧锻炼,因为经常运动对于台上演奏体力的保持非常重要,之后会进行一些社交媒体及商业邮件的回复;如果没有巡回演出,一般会进行3-4小时的练习。
  伊斯坎达先生希望今后能更好地平衡他的琴声和歌唱,让世界上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能走进融入他的音乐,并享受和陶醉其中。本报记者叶露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