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1月04日 第2022-01-04期 >> 第B4版:综合
按日期查阅

于而凡文友首部诗集《时间的碎片》出版

于而凡(最后面)与文友们合影
于而凡主持《文学漫谈》
于而凡文友近照
新书封面

  于而凡(周福源)文友的首部中文书——于而凡新诗集《时间的碎片》已经出版。该书共220页,收入作者14年来写出的83篇主要诗作。书中附有新加坡名诗人怀鹰、南京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珂以及珠海中山大学学者马峰的长篇赏析文章。
  于而凡,原名周福源,祖籍广东梅县,1956年印尼中爪哇梭罗市出生。万隆PARAHYANGAN大学建筑系毕业。建筑作品曾获印尼建筑协会奖章。印尼文散文英译文在英国学术期刊发表过。2007年编译出版双语中国古代诗歌选集“明月出天山”。2007年获金鹰杯散文比赛冠军。2009年获苏北文学节诗歌比赛首奖、新加坡国际散文比赛优异奖。2010年获金鹰杯短篇小说优异奖。2013年由重庆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评选为年度国际最佳翻译家。2014年获首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优秀奖。2O16年获“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并获“2019 相约榕树”微型小说征文比赛以及第二与第三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之优异奖。于而凡诗歌的时空观照
  (摘录)马蜂于而凡是印华文坛的中生代作家,其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三种文体。2007 年,他以《又是春节》一文荣膺第三届印华金鹰杯散文创作比赛冠军。2009 年,组诗《诸子》获第一届苏北文学节诗歌赛首奖.2010年,又以《五月》荣膺第四届印华金鹰杯短篇小说创作比赛优异奖。总体而言,其散文、小说作品不多,其创作以现代诗为主。
  1966年,印尼全面禁止华文教育,这导致作者自小学至大学都接受印尼文教育。同时,他坚持自修华文,并对中国古典诗词兴趣颇浓,这为其华文写作打下基础。除了中国文学,他也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名著,而西方现代性思维也不免对其产生冲击。印尼本土性、中国文化性、西方现代性,这三方面因素促成其诗作的多元色彩。
  在印华诗坛,于而凡是一位具有现代倾向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思想与潜力的写作者。《时间的碎片》是诗人的第一本诗集,由“旅路漫记、小诗长廊、对话时空”三辑构成,他以诗歌去沉思时空。
  时空之路的所思所悟
  诗人迷恋于时空的书写,从南方印尼到北方中国,再到西方欧洲各国,他不断用诗歌去诠释自己的所思所悟。他以《时间的碎片》命名诗集,其用意或许就源于此。他在时空穿越中捕捉刹那的永恒。正如同名诗所宣示:
  你曾在白日下
  跌破多少脆弱的时间
  留我在午后检阅一地碎片
  ……
  让我擦亮一片星辰
  为你留住片刻永恒
  在夕照与陨星一闪之间
  在你我的时钟僵顽石之前
  从其诗歌作品而论,古往今来的时间观念,地域空间的沉思调转,无不给人以时空的沉重感。
  在众多时空诗作中,“路”的意象耐人寻味,诗人以《路》作为开篇之作,恰似开路先锋,引领读者去摸索一条条文学之路、理想之路与漫游之路。诗人之路充满着期冀,“不望后人/沿着我的脚印寻香/只望他们的步骤/能拨开阳关的曙光/让你我的吟唱/在不羁脚步中回响/也让雪泥上鸿爪/烧沸在朝圣者的心图上”。他启示后人去不断开拓 、暗 含 对 文 化 的 追寻。“旅路三记”以“关键词”笔法去思索旅行,以朦 胧 概 括 语 去 解 说《迹》,《痕》,《忆》,几度梦回,却甩不脱迷失与遗忘……
  马峰先生的《印华诗人于而凡的跨时空观照》,对于于而凡的诗集《时间的碎片》有独到的分析,这些诗有印尼的本土性,中国的文化性,西方的现代性。读者可详细一读,对写作或认识会有帮助。
  此外,袁霓主席说,特别推荐于而凡的书,他的文章或诗歌都充满哲思,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像周福源这一代人的思路旅程,他受到的中文正规教育不多,念的是印尼文小学,中学到大学,但字里行间,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感情,好像还比受中文教育的人还深。他对印尼文的掌握也很到位,在大家还不认识他的时候,就已经翻译了唐诗宋词,书名《明月出天山》这本唐诗宋词翻译本,在Gramedia出售,第一版卖完了,印刷了第二版。周福源是唯美主义者,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曾经得过国际大奖,他把对追求建筑设计的完美,也适当地运用和发挥到他的诗歌中。
  明芳文友则称:“己收到于而凡的诗集。印刷精美,设计特别,内容丰富。我先读了几位名作家介绍于而凡的大作,才知道于而凡(周福源)得到过那么多奖品。佩服,佩服。平日不多话的帅哥,只在中文学校正式读几年,靠自学能有那么高的写作水平,实在了不起。”
  幸一舟老师感叹道,文集字体太小,对上年纪的文友来说,看起来就很吃力。
  笔者略看了《时间的碎片》这部诗集,老实说一时也不容易懂,但多次反复读,又翻看书后诸专家析评方勉强意会些。他的诗的确是充满哲理,人文和历史观。其诗乃属一个较高层次的文学境界。
  讲起于而凡,他是较后期经由与他同属中生代,类似学历的狄欧文友介绍进到印华作协的。由于笔者几次参与作协征文赛筹委,所以对于而凡文友的散文,微型小说等的文风,创意都深为惊讶和佩服。至2019年随着19次《文学漫谈》活动的举办,笔者对于而凡就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
  《时间的碎片》中的诗歌,如果硬要笔者“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诗文少了些人情,感性,友情以及情感的意味,就如一盘美食,五味俱全了,嚼来嚼去,但又讲不出少了点什么,是少味精或盐或……这也许与作者的文学观,即“真诚的诗观应是独一无二的。孤独是诗人的宿命,每个人都在走寂寞的路,结伴同行不可能。结盟的诗人,就会发出一统的声音,艺路就会化变成意识广场。而在广场发出的,只能是口号。”有关联吧。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浅见而已。记得有句话说“因为你是雄鹰,麻雀如何看你,就不要在乎。因为你不论高度,速度,视角……它们都看不到,也总是看不懂。”(雅加达 铭华报道)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