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10月07日 第2021-10-07期 >> 第A6版:侨乡侨情
按日期查阅

探访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乡愁跃然纸上

图为白眉侨批博物馆展出的珍贵侨批。吕明 摄
  游客在白眉侨批博物馆参观,被展出的珍贵侨批所吸引。 吕明 摄

  中新社福州10月1日电作者叶秋云“侨批不仅是时代的记忆,更是亲情、乡情、家国情的记录,见证了侨乡的变迁。”白眉侨批博物馆负责人周小川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白眉侨批博物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白眉村,是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所展出的珍贵侨批展示了侨乡文化,记录着海外侨胞的艰辛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侨批”源于闽南语,“批”即为“信”,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国内家乡眷属的汇款与书信的合称。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是著名侨乡,白眉村则是有名的侨村,全村有1300多人,其中旅外乡亲800多人。
  60岁的归国华侨尹克告诉记者,白眉村曾是偏远的小山村,村民以务农为生。上世纪90年代,村里不少年轻人去海外谋生,他也带着家人赴海外打拼。2019年,他回国定居,家乡的变化让他惊讶,“村子美了,人气旺了,‘钱景’十足”。
  周小川表示,白眉村的大部分村民原来都在国外谋生,他们对侨批有着很深的感情,手中也保留着一些当时往来的书信和汇款凭证,当地村民非常欢迎在白眉村建侨批馆。
  2008年,周小川便开始搜集、研究闽粤地区的侨批,至今已收藏2000多封。在周小川看来,千万封侨批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侨胞移民史、创业史。
  记者看到,白眉侨批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百余件从民国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闽粤地区侨批。这些泛黄的侨批里,既有家长里短的倾诉,也有家国情怀的感叹。其中,两封白眉村侨胞施文清寄给同乡长辈陈景仲的侨批引起记者注意。
  周小川说,这两封信件很好地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爱乡情结。信中说,他们要寄两万美元回来建小学,还提及了当时中国年轻人与美国年轻人的差别,要培养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海外乡亲爱国爱乡的情感跃然纸上。”
  侨批见证了侨乡的发展变迁。周小川感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侨批侨信逐步消失。他希望通过建馆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情景,既有利于在外游子回来寻根,也可以成为游客、村民了解侨批的窗口。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